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好。
我是花神妙的Juan ,一名作者、人性观察者、情感咨询师。
2015年,自媒体行业刚兴起不久,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随大溜开了微信公众号。当时,我并没有想好要写什么,但互联网行业有一种共识,就是“不要闭门造 车,让用户告诉你答案”。
起初我在网上发过各种内容,从文学作品到旅行日记,从企业分析到情感分析,然后看读者的反应。最后我意外地发现,读者更喜欢我写的有关情感分析和人性探索的文章。尽管这些方向很难算得上我的兴趣方向,但我尊重市场,既然市场反馈的是我应该写情感和人性类的文章,那就说明我肯定是在无意之中做对了什么,这是适合我的方向。
情感和人性,似乎是人人都可以说上几句的领域,那别人为什么还要来看我的文章呢?
如今,我大概明白了,因为当年我做了一种创新,并 且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持续升级这种创新思维,那就是将一 个个具体的人置于他们各自所在的不同时代和环境中,既 宏观地观察经济形势、行业起伏等对个人的影响,又微观 地观察原生家庭、物质条件、成长经历、心智发育等对个人的塑造,从而给出对当事人来说最为适合、又最容易做到的路径。
在此之前,如果谈到情感问题,人们可能会说“男 人都怎么样”“女人都怎么样”“男人都认为女人怎么 样”“女人都认为男人怎么样”……只有男人和女人的区 别。而我注意到,一个具备A、B、C条件的男人/女人,和 一个具备D、E、F条件的男人/女人,他们的偏好和思维方 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具备A、B、C条件的两个男人/女人,他们的偏好和思维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在此之前,人们想要了解其他人,往往喜欢去“套公式”,根据某几个特征就可以把一个人归为某一类,认为这一类人都符合同一个模板,其行为可以预测。我承认这 种归类法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我这些年也“发明”了一些概念,比如“雅男”“青龙男”,用于概述具备共同特征的人。但我认为,想要精确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上 的定位,需要结合宏观和微观的很多要素,即便这样,也只能勉强得到一个大致推论,实际情况还要根据个人的境遇定期更新。
诚然,比起套公式,这种观察方法比较累人,因为还 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时政、财经、企业动向等知识。但这 是精确判断的前提。只有储备的知识和信息足够多,你才 能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一个陌生的人时,迅速判断自己 应该做什么、说什么。
本书的很多章节均在讲解如何在具体的场景下了解不 同的人。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当你能得到关于一个人的所处时代、成长背景、工作背 景、详细“个人参数”、位置变化等数据,且这些数据很 详细时,再结合你对其他同等条件的人的了解,你就能大 概了解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目标是什么,他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等等。
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想要迅速判断哪些人是你的 潜在客户、值得你花心思,哪些人不是你的潜在客户、不 用浪费时间,那么这些是对你有用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领导,想要选拔好苗子着重培养, 那么这些也是对你有用的方法。
如果你刚参加工作,想要找到一个值得自己追随的好领导,那么这些还是对你有用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择偶期女性,希望在宝贵的黄金择偶期 不浪费青春,判断谁是值得自己相伴一生的佳偶,那么这 本书将为你提供大量的案例和启发。
同样地,如果你是一名择偶期男性,想要知道自己适 合什么样的女孩,找到值得自己呵护一生的伴侣,那么本 书中的案例也会给你以建议和启发。
2015年,我刚刚开始做自媒体,那时我已经渡过了青 春的险滩——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那时候我就 知道,青春并不总是生机勃发、光彩夺目的,青春期还会 遇到礁石、暗流,以及时不时出现的陷阱。要想相对平稳地度过青春期,要有充分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判断力。
做自媒体之前的我是一个来自江苏的“小镇做题 家”,去上海寻求机会,经常碰壁,也时常有成长。那时 没有知识付费,我找不到导师和专家辅导,只能尽可能向 认识的人请教,再自己思考。我还从古今中外的著作中参 考做法,得到类似的启发,这也是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经典 图书的原因。这种方法确实有用,希望也能帮到各位读者。
愿大家都能有安心的当下,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花神妙的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