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
二十年前,我正酝酿写一部“一个女人和一条小街共同成长的故事”。曾经多少遍,我在家附近的一条小街上盘桓踯躅,寻寻觅觅。这条街早年是一条臭河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填浜筑成了路。我亲眼目睹,随着改革开放行进的步伐,它从一条很脏很乱的小马路,渐渐蜕变成高楼林立的崭新社区。那一年,街道办事处的有识之士,在每一幢新建的楼盘前竖起一块牌子,注明了百年前此处是怎样的建筑,叫什么名称,甚至还用水墨画画出了当年建筑的形态。这些追溯历史的文字像箭一样射中了我,让我感觉到脚下的这条马路有着如此鲜活的生命,它让我升腾起倾力书写它前世今生的冲动。
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在我们的城市中,这般脱胎换骨的小街何止千条百条?我终于触碰到了最关键的问题:那么,生活在这些小街上的人呢?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又有着怎么样的改变?是街区的蜕变左右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还是他们的努力奋斗改变了街区的面貌?在这些年城市高山峡谷、沧海桑田的巨变中,他们又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爱恨情愁?
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就在我脚步的盘桓踯躅间,有一句著名的烈士遗诗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带镣长街行。每每默念,热泪盈眶。眼下的小街,就像我们的人生之路,有曲折,有坎坷,有风雨,有阳光,路漫漫其修远兮!于是我确定了这部小说的书名:《长街行》。
在那以后的五六年间,我与长街上生活着的人们融汇纠缠在一起,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承受痛苦,一起分享快乐。我常常被他们心底积淀着的传统美德,那些仁爱忠义、宽厚善良、智慧坚韧所感动,而感染,愈是坚定了书写的信心:写长街的发展史,写长街上人们的命运史,写每个人面对社会巨变时的心灵史。
终于,2009年元旦,《长街行》小说得以面世。
自小说出版至今,匆匆又过去了十五年。期间,我因这部小说而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有读者更希望将他(她)的故事倾诉于我。作品能得遇知音,这便是对写作者最大的奖励。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以全新的装帧再版《长街行》,我以为,这对于生活在长街上的人们是值得庆贺的事情。长街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绵绵延伸至无穷无尽;长街上人们的故事也正在继续着,发展着,正等待着如椽之笔去书写,去挖掘,去描摹,去讴歌。
王小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