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是“碑”与“帖”的合称。“碑”包括庙碑、墓志、造像、摩崖等数十种,是记述历史人物、事件的石刻文字之总称。中国碑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仪礼·聘礼》中便有“束面,北上,上当碑,南陈”的记载。从古至今,碑由最初宗庙祭祀时拴系牲口等单一功用,发展为“凡事皆可立碑”的繁盛局面。“帖”原指前人书写在纸、绢上的墨迹;后范围逐渐扩大,凡是古人所写诗文、简札、书信等墨迹,以及其中被后人刻于石、木之上,以便欣赏、临习和传播者,皆可视为“帖”之属,这种刻本之“帖”又称“刻帖”。随着石刻传拓技术的发明普及,用纸、墨和传拓工具将碑与帖上的文字、图画拓印下来所得“拓本”,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载体形式。
历代碑帖直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化轨迹和内在神韵。碑帖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证史、考史和补史之价值。碑帖这种特殊的文献,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联手北京载道文化,从国家级馆藏碑帖宝库中遴选经典作品进行原貌呈现,秉承名家书写、历史名碑、经典藏本的收罗标准,突出碑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兼顾版本价值,组织专家进行文字导释,辑为《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名碑名本》(简称“三名碑帖”)丛书隆重面世。
金石永寿,纸墨流芳。这套既能满足专业人士考订鉴赏之需,又可为热爱书法的广大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三名碑帖”,希望能发挥保护与弘扬碑帖古籍之双重功能,传续汉字书法文化,无愧先祖前贤遗珍。
历代碑帖直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化轨迹和内在神韵。碑帖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证史、考史和补史之价值。碑帖这种特殊的文献,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联手北京载道文化,从国家级馆藏碑帖宝库中遴选经典作品进行原貌呈现,秉承名家书写、历史名碑、经典藏本的收罗标准,突出碑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兼顾版本价值,组织专家进行文字导释,辑为《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名碑名本》(简称“三名碑帖”)丛书隆重面世。
金石永寿,纸墨流芳。这套既能满足专业人士考订鉴赏之需,又可为热爱书法的广大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三名碑帖”,希望能发挥保护与弘扬碑帖古籍之双重功能,传续汉字书法文化,无愧先祖前贤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