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作者
令狐德棻(583—666),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博涉文史,早岁知名。曾任秘书丞,礼部侍郎,后迁国子祭酒。参加过《艺文类聚》《氏族志》《晋书》《五代史志》及太宗、高宗实录的编纂,监修国史。《周书》由其主持编撰。《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〇二有传。
(二)原点校者
唐长孺(1911—1994),江苏吴江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持《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的点校整理工作。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山居存稿》《魏晋南北朝史三论》等著作,集结为《唐长孺文集》,并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10册)等。
(三)修订负责人
刘安志,1966年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工作。代表性著作有《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共同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