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学资源 收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3189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9-03 23:10:03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田雪葳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教学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学资源》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教学资源,定位为教育教学素材制作与创新指导手册。书中系统阐述 GAI 给教学素材革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详细介绍其赋能图片、视频、PPT、图表、数字人及智能体应用等六类教学资源的路径与方法,结合丰富案例解析操作步骤与策略。全书注重理论与实操结合,深入剖析技术原理与教学痛点,助力教师突破技术壁垒,提升教学资源开发效率与质量。本书适合一线教师与教育管理者阅读,配备丰富案例与工具资源,为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王晶莹 马玉娟 郑永和

本书主编 马玉娟 郑伟明

王晶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科学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台湾师范大学双博士后,主要从事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学术旨趣在于运用新兴技术、脑科学等多学科解决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探索与创新该学科的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向有科学课堂教学与教师教育、科学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学生科学思维测评与发展、课程与教材测评,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研究。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SSCI期刊和国内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多项,著有《STEM学习环境论》《科学探究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与思维突破》等。

马玉娟:北京市八一学校高级教师,两届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科学教育专委会委员,海淀区教师教育带头人,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发展主管校长/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党总支书记。在科学教育、教育信息化、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主持多个市级课题,如“信息技术促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研究”“大数据技术赋能新任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研究”等;担任多套信息科技教材的主编,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有十几篇被知网收录,包括“人机协同的教与学:‘教师智慧—机器智能—学生智力’的深度融合” “北京市八一学校:一贯制办学的关键问题与重点突破” “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构建、实证调研与研修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探索”等;著有《玉泉山下京西稻》《源头活水 日新如泉》《解锁AI奥秘:青少年的启智之旅》等。

郑永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总委会副主任委员、教学实践分委会主任委员;第一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科学教育战略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科学课标修订组和信息科技课标修订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湘教版小学《科学》主编,北师大版义教《信息科技》主编,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原局长。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科技与教育战略、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编辑推荐

以 GAI 技术为破局关键

系统展现其在六大核心教学资源中的赋能路径

从图片与视频的智能生成、PPT 制作的自动化、教学图表的高效制作

到数字人助教的课堂互动、智能体的个性化学习支持

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贯穿始终

如通过 GAI 生成“水的沸腾实验”动态流程图

教师可一键实现实验步骤的可视化拆解

利用多模态数据生成初中语文《背影》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构建文本分析框架


下载地址

序言

推 荐 序

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下,《教学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学资源》以“数字技术重塑教育生态”为切入点,回应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号召,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素材开发中的创新应用,为一线教师提供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的全景式指南。本书立足于基础教育场景,紧扣“技术赋能教学素材迭代”这一核心命题,通过大量案例与技术解析,构建了“工具认知—场景应用—创新设计”的立体化知识体系,旨在帮助教师打破传统素材开发的思维定式,在人机协同中释放教学创造力。

传统教学素材的开发长期受制于技术壁垒与资源不足:静态文本难以呈现动态科学原理,平面图表无法直观揭示数据关联逻辑,标准化课件难以适配差异化学习需求。本书以 GAI 技术为破局关键,系统展现其在六大核心教学资源中的赋能路径:从图片与视频的智能生成、PPT 制作的自动化、教学图表的高效制作,到数字人助教的课堂互动、智能体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贯穿始终。例如,通过 GAI 生成“水的沸腾实验”动态流程图,教师可一键实现实验步骤的可视化拆解;利用多模态数据生成初中语文《背影》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文本分析框架;借助数字人技术创建虚拟教师,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沉浸式场景教学——这些实践案例彰显了 GAI 在突破时空限制、优化认知路径中的独特价值。

教材的创新性更体现在对“教育本质”的坚守:技术并非替代教师,而是延伸教育的可能性边界。书中强调,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基于教育规律的素材设计能力,而GAI则可以承担数据处理、内容生成等机械性工作。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GAI 可快速生成分层练习题与动态函数图像,但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本质、构建数学思维的核心环节,仍需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实现。这种“教师主导创意,技术执行细节”的协同模式,既保留了教育的人文温度,又释放了技术的效率优势。

本书的实践导向还体现在对操作流程的精细化拆解:从 GAI 工具的选择(如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的场景适配)、提示词的优化策略(如“角色—场景—需求”三段式指令),到素材生成后的二次加工与课堂应用策略,均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模型。例如,教师通过“输入教学目标—选择素材类型—调整参数设置”三步法,即可快速生成适配不同学情的课件、习题与互动资源,显著降低技术应用门槛。书中更通过“初中生物虚拟讲解”等具体案例,展现 GAI 在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中的实操路径,助力教师将技术能力转化为课堂创新力。

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关键节点上,本书试图构建“技术理性”与“教育温情”的平行坐标系:既深度解析 GAI 的算法逻辑与工具特性,又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锚点。而教师的角色,也将从“素材生产者”升级为“学习体验架构师”,在人机协同中重新定义教育的创新边界。

教育的未来,是技术赋能下的因材施教。期待本书成为一把钥匙,引领教师打开 GAI 技术的宝库,在教学素材的重构中看见教育的更多可能——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以最契合学生认知的方式呈现,让每一次课堂互动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当技术的理性与教育的温度共振,我们终将抵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境界。

刘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航学院院长兼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主任

2025 年 4 月 10 日

前 言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的出现和迅猛崛起,在给教师带来各项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 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中指出,GAI 是一种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集生成新的原创内容的新型人工智能 (1)。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GAI采用超大算力和预训练模型,结合多模态技术,具备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的能力。正因如此,GAI 能有效生成教师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在丰富教学资源获取路径的同时提升教学资源质量。然而,目前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普遍缺乏有效利用 GAI 生成教学素材的相关技术手段。因此,本书作为教育教学的素材制作和创新指导手册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GAI赋能教学素材的新视角和实践路径,突破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壁垒。

在这本书中,你将系统地了解 GAI 给教学素材革新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以及 GAI 如何通过赋能六类资源来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创新。本书分为六章,分别介绍 GAI 给教学素材带来的革新,以及 GAI 如何赋能六大资源。第一章深入讲解目前教学素材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五大挑战,而 GAI 的出现为教学素材突破困境提供了多样化解决路径,具体将从六类教学资源入手,讲述GAI 在教学中的详细应用。第二章从动静媒介两大资源入手,向大家详细讲解 GAI 如何服务于图片和视频资源的创作,并配合案例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策略方法。第三章聚焦多媒体内容资源,从文本内容的生成优化,到作业与课程材料设计,到最后的 PPT 制作自动化,详细讲解 GAI 支持下的多媒体内容资源的生成和优化。第四章为大家详细介绍 GAI 如何提升图表制作效率与知识可视化,包含数据图表的生成展示、思维导图的设计应用和流程图的规划实施,涵盖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各类图表。在详细的应用环节,第四章还将根据教师对 GAI 的熟悉程度,提供不同难度的方法策略供教师们选择使用。第五章为大家介绍数字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数字人技术的概念功能、数字人赋能互动教学原理和教育数字人的创建应用,层层递进展开讲解,让教师了解数字人技术是什么、为什么 GAI 赋能的数字人技术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及数字人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第六章向大家讲解另一项高阶技术——智能体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从智能体的概念出发,到技术原理与工具,最后到智能体搭建,第六章将一步一步讲解完整的流程和搭建方法,就算是新教师也能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智能体。

亲爱的读者朋友再次感谢你选择本书,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你将会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本书的具体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希望本书能给你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并给你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本书编委会


短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