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珺
曾珺,就职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生平思想、中共党史、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先后出版图书《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毛泽东批语背后的故事》《毛泽东的诗赋人生》《给少年讲毛泽东诗词》《笔端乾坤——毛泽东著作中的党史大事》《淬炼成钢——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故事》《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等十余部,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毛泽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擅长用典。他在文章和讲话中用典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技法之妙都是前无古人的。他有时还突破传统,赋予典故以时代新意,抒发对革命和建设的豪情逸兴。《落笔成章:毛泽东妙用诗文典故》一书,旨在向读者介绍毛泽东是如何继承并创新使用典故的。该书从毛泽东的相关著作(主要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中精选出七十八条典故,按照信念、为政、劝学、修身、方法、纠错、情谊、哲思、史鉴、讽喻等十个主题进行编排。每一篇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毛泽东用典的著作引文、典故出处、典故注解、用典赏析。通过这种形式,读者可以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伟人旁征博引、涉笔成趣的语言艺术,从千古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曾珺
曾珺,就职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生平思想、中共党史、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先后出版图书《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毛泽东批语背后的故事》《毛泽东的诗赋人生》《给少年讲毛泽东诗词》《笔端乾坤——毛泽东著作中的党史大事》《淬炼成钢——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故事》《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等十余部,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次强调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曾珺撰写的《落笔成章:毛泽东妙用诗文典故》一书,正是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伟人毛泽东旁征博引、涉笔成趣的语言艺术,从千古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序/ 11
信念篇
生死安足论——摘自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003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摘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007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摘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 01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摘自春秋.老子《老子.第七十四章》/ 014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摘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017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摘自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23
为政篇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摘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029
函关月落听鸡度——摘自明.高启《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032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037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摘自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040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摘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 04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摘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047
劝学篇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053
莫道君行早——摘自明清之际.《增广贤文》/ 058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摘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063
心之官则思——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 06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069
逝者如斯夫——摘自春秋.孔子《论语.子罕》/ 07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 076
修身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摘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081
言必信,行必果——摘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084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摘自北宋.苏洵《嘉祐集.衡论上.远虑》/ 087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摘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090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摘自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09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摘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095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摘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099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摘自明.吴承恩《绘图增像西游记》/ 102
方法篇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摘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 109
引而不发,跃如也——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113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摘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 116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摘自元.脱脱、阿鲁图《宋史.岳飞传》/ 119
行成于思——摘自唐.韩愈《进学解》/ 122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摘自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124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摘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128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摘自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131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摘自西晋.陆机《文赋.并序》/ 134
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摘自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序》/ 137
纠错篇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摘自西周.《诗经.小雅.棠棣》/ 143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146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摘自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篇》/ 149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152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摘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155
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摘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张鲁传》/ 157
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摘自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陈伯之传》/ 160
情谊篇
悲叹有馀哀——摘自三国魏.曹植《七哀》/ 167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摘自西周.《诗经.小雅.蓼莪》/ 173
挥手自兹去——摘自唐.李白《送友人》/ 175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摘自西周.《诗经.小雅.伐木》/ 180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摘自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 183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摘自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86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摘自西周.《诗经.卫风.木瓜》/ 193
哲思篇
天不变,道亦不变——摘自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01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摘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204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摘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207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摘自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 210
天若有情天亦老——摘自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13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摘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21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摘自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1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摘自战国.庄子《庄子.天下》/ 226
太仪斡运,天回地游——摘自西晋.张华《励志诗九首》(其一)/ 229
史鉴篇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摘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 233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摘自南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 235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摘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 238
五日京兆——摘自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241
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摘自东汉.班固《汉书.金日磾传》/ 245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摘自清.严遂成《三垂冈》/ 247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摘自唐.章碣《焚书坑》/ 252
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摘自唐.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 255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摘自唐.罗隐《筹笔驿》/ 259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摘自唐.黄巢《自题像》/ 265
讽喻篇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摘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27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摘自战国.《鹖冠子.天则》/ 274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摘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277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摘自西晋.李密《陈情表》/ 280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摘自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84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摘自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287
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摘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290
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摘自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93
参考书目(古籍部分)/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