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母亲白佩玉(1938—2018),原名白文杰,回族,生于河南开封。15岁时为逃避继父安排的婚姻,她独闯津门,投奔天津其姑姑家,其姑父王本林是书曲艺人,擅太平歌词,也因此成为白佩玉的启蒙老师,白佩玉不久便能登台与其表弟王双福说相声。
1953年,王本林率全家到东北找演出机会,到了沈阳北市场,附近的茶馆每天有西河大鼓名角李春芹的演出。母亲白佩玉被书曲中的故事和西河大鼓的韵味及表演者的气质深深打动,从此迷上西河大鼓艺术。每天偷偷听书的她,终于被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发现,母亲索性提出学艺的请求,但是由于当时不兴拜师收徒,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很喜爱她的外貌及灵气,便传其学艺。从此白佩玉学会了《草船借箭》《白猿偷桃》等小段儿,很快就能登台演出。
许是机缘巧合,中国曲协主席陶钝来沈阳北市场瑞生茶社听书,白佩玉与李春芹同台演出对口大鼓,母亲一时紧张,不慎将茶馆的茶壶打落在地,李春芹给打了圆场。陶钝主席了解情况后说,新社会的师生不似旧制度的师徒,老艺人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新人,并亲自主持了母亲的拜师仪式,由李庆溪、霍树棠、徐振东、程福浓为引见师。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原有单田芳、黄佩珠二徒,便用单田芳的“田”字,为母亲改艺名为白田玉,李庆溪认为用黄佩珠的“佩”字更好,将艺名改为白佩玉。
此后白佩玉书艺大进,学会了《英烈春秋》《银盒春秋》《大隋唐》《征东》《征西》《薛刚反唐》《五代残唐》《杨家将》《呼家将》等长篇大书,她还向王起仁学习了《明英烈》等书。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十分用心学习,认真记录了这些书的“书道子”,后来成为整理这些传统大书的第一手资料。
也许是最后一个亲传弟子,没有子女的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对这个小弟子十分偏爱,在后来的若干年,先为母亲白佩玉选婿,又把相继出生的我们姐妹三个接在身边抚养。从我记事时起,父母对老人的称谓是伯、娘,而我们一直叫二老为姥爷、姥姥。
1969年全家下乡,在新民县于家窝棚务农,但母亲从未怨天尤人,还在农村人了党。后来我问她,从一个演员到农民这种落差是如何调整过来的,如果政策没有改变,一生为农怎么办?她回答得很简单: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女儿,一辈子务农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1972年全家回到沈阳,母亲开始应邀到沈阳电台说书,先是小部头的评书《岳飞的童年》,后来又播了长篇大书《无盐娘娘传奇》(即《英烈春秋》)。1983年退休后,她致力于传统评书的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薛雷扫北》《唐宫女祸》《五代演义》《残唐演义》《天下第一棍》《无盐娘娘传奇》《万仙阵》《回龙传》《大唐三侠》《义侠萍踪》等长篇大书,是当时沈阳出书最多的评书艺人,因此也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曲艺编辑耿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8年8月4日傍晚,母亲弥留之际,我和二姐守在身边,此时看到了师弟洪兆宇发来的消息,二姐俯身对母亲耳边说:“耿瑛叔叔中午走了,您不是总遗憾还有书没有出版吗,或许在天堂相遇,他还能帮你编辑呢!”说完,母亲突然有一瞬间很强烈的反应,长舒一口气,当晚安详离开。
原以为二姐的话就是对母亲未了,心愿的一个安慰,没想到事隔不久,耿瑛叔叔的女儿耿柳就让我寻找《孙庞斗智》的遗稿。我去母亲家翻母亲遗物时,保姆正要把这部发黄的手稿扔掉,或许冥冥之中这部手稿就不该丢失。但是因为保管不善,手稿还是少了数页,后烦请曲艺家郝赫补上了缺失的部分。感谢《中国传统评书出版抢救工程丛书》,让母亲夙愿得偿,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王兰兰
2023年1月
母亲白佩玉(1938—2018),原名白文杰,回族,生于河南开封。15岁时为逃避继父安排的婚姻,她独闯津门,投奔天津其姑姑家,其姑父王本林是书曲艺人,擅太平歌词,也因此成为白佩玉的启蒙老师,白佩玉不久便能登台与其表弟王双福说相声。
1953年,王本林率全家到东北找演出机会,到了沈阳北市场,附近的茶馆每天有西河大鼓名角李春芹的演出。母亲白佩玉被书曲中的故事和西河大鼓的韵味及表演者的气质深深打动,从此迷上西河大鼓艺术。每天偷偷听书的她,终于被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发现,母亲索性提出学艺的请求,但是由于当时不兴拜师收徒,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很喜爱她的外貌及灵气,便传其学艺。从此白佩玉学会了《草船借箭》《白猿偷桃》等小段儿,很快就能登台演出。
许是机缘巧合,中国曲协主席陶钝来沈阳北市场瑞生茶社听书,白佩玉与李春芹同台演出对口大鼓,母亲一时紧张,不慎将茶馆的茶壶打落在地,李春芹给打了圆场。陶钝主席了解情况后说,新社会的师生不似旧制度的师徒,老艺人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新人,并亲自主持了母亲的拜师仪式,由李庆溪、霍树棠、徐振东、程福浓为引见师。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原有单田芳、黄佩珠二徒,便用单田芳的“田”字,为母亲改艺名为白田玉,李庆溪认为用黄佩珠的“佩”字更好,将艺名改为白佩玉。
此后白佩玉书艺大进,学会了《英烈春秋》《银盒春秋》《大隋唐》《征东》《征西》《薛刚反唐》《五代残唐》《杨家将》《呼家将》等长篇大书,她还向王起仁学习了《明英烈》等书。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十分用心学习,认真记录了这些书的“书道子”,后来成为整理这些传统大书的第一手资料。
也许是最后一个亲传弟子,没有子女的李庆海、李春芹夫妇对这个小弟子十分偏爱,在后来的若干年,先为母亲白佩玉选婿,又把相继出生的我们姐妹三个接在身边抚养。从我记事时起,父母对老人的称谓是伯、娘,而我们一直叫二老为姥爷、姥姥。
1969年全家下乡,在新民县于家窝棚务农,但母亲从未怨天尤人,还在农村人了党。后来我问她,从一个演员到农民这种落差是如何调整过来的,如果政策没有改变,一生为农怎么办?她回答得很简单: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女儿,一辈子务农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1972年全家回到沈阳,母亲开始应邀到沈阳电台说书,先是小部头的评书《岳飞的童年》,后来又播了长篇大书《无盐娘娘传奇》(即《英烈春秋》)。1983年退休后,她致力于传统评书的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薛雷扫北》《唐宫女祸》《五代演义》《残唐演义》《天下第一棍》《无盐娘娘传奇》《万仙阵》《回龙传》《大唐三侠》《义侠萍踪》等长篇大书,是当时沈阳出书最多的评书艺人,因此也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曲艺编辑耿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8年8月4日傍晚,母亲弥留之际,我和二姐守在身边,此时看到了师弟洪兆宇发来的消息,二姐俯身对母亲耳边说:“耿瑛叔叔中午走了,您不是总遗憾还有书没有出版吗,或许在天堂相遇,他还能帮你编辑呢!”说完,母亲突然有一瞬间很强烈的反应,长舒一口气,当晚安详离开。
原以为二姐的话就是对母亲未了,心愿的一个安慰,没想到事隔不久,耿瑛叔叔的女儿耿柳就让我寻找《孙庞斗智》的遗稿。我去母亲家翻母亲遗物时,保姆正要把这部发黄的手稿扔掉,或许冥冥之中这部手稿就不该丢失。但是因为保管不善,手稿还是少了数页,后烦请曲艺家郝赫补上了缺失的部分。感谢《中国传统评书出版抢救工程丛书》,让母亲夙愿得偿,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王兰兰
2023年1月
j***2 2025-06-19 20:32:07
缁忓吀浼犵粺璇勪功锛岄毦寰楀嚭鐗堬紝鍐呭缁忓吀锛屽笇鏈涙槬椋庢枃鑹哄嚭鐗堢ぞ鑳藉嚭鐗堟洿澶氱殑濂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