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因为课业繁重,加之思想压力大,我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鼻炎,呼吸阻塞(就好像别人捏住了我的鼻子),入睡困难,这些甚至影响了我的高考状态。我深切地体会到身心不分家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身体瘦弱或者身体不是特别健康,那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心理,所以我那个时候比较内向,也比较自卑。
我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在24岁之前,我一直尝试利用各种方法来增强体质、祛病强身。我曾经做过俯卧撑,握过腕力器,扭过臂力器,抻过拉力器,耍过单双杠,打过篮球,掷过飞镖,舞过双节棍,学过防身术,买过“武林秘籍”,跑过步,游过泳,练过八段锦……可惜的是,我的身体素质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直到2004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民商法学专业,有幸结识了我的形意拳启蒙老师——李江华先生。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才与站桩结缘。是他帮我推开了那扇门,让我看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内家拳的世界。如果没有他为我燃一盏灯,那么我必然无缘与传统武术圈的诸位前辈和老师结识,更不会在站桩养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在此,我要深深感谢李江华先生!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养生功法不可胜数,令广大养生爱好者眼花缭乱、难以抉择,我亦概莫能外。20年间,我转益多师,遍参善知识,但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易学易练、效果显著且到耄耋之年仍能坚持的养生方法。我相信,这也是翻开此书的读者朋友们同样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今步入中年,事务缠身,我发现在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之余,能抽出的锻炼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在养生方面再也不能搞多元化了,必须聚焦,一门深入,把自己有限的锻炼时间集中到某一种自己喜欢、有效且能长期坚持的功法上,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健身养生的效果。相较而言,站桩功法功效卓著、容易坚持,且可以顺利地融入工作与生活之中。故此,我在几年前权衡再三,忍痛“断舍离”,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站桩养生的实践与研究之中。
在此过程中,我受到了站桩功法的极大滋养,也对创编站桩功法的祖师、前辈们感到由衷的敬佩,也深深感谢诸位老师不嫌弃我粗鄙浅陋、资质驽钝,将这么好的功法传授给我。
与此同时,我萌生出惠及大众的发心——我想将我这20年接触和学习站桩的经历与经验,系统整理、形象描述,以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和盘托出,作为初机之阶梯,接引对养生感兴趣的人顺利步入站桩功法之门,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养生功法的选择上徒耗年华、蹉跎岁月,甚至误入歧途。须知,时光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许多人仅仅在寻觅合适的功法上就空耗了一生。
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为了不辱师门,关于站桩的系列文稿,我每每在起草之后,都会发给灵山云老师审阅。他不辞劳苦,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大大提升了文稿的质量与境界。可以说,这本书也同样凝结了灵山云老师的心血和期盼!感恩灵山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