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马史诗三部曲”收官之作,历时16年,书写欧洲千年大转型。
“罗马史诗三部曲”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希瑟的代表作,以总共2000多页的篇幅重现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历史的千年演进。《罗马帝国的陨落》讲述西罗马的最后一百年,探索罗马帝国如何在与蛮族势力的种种互动中最终陨落,《罗马的复辟》则从西罗马灭亡的476年讲起,将公元476—1000年的历史描述为各方势力试图重新统一欧洲、恢复罗马荣光的过程。《帝国与蛮族》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比其他两部更具野心,写作历时16年,从移民和发展的角度,书写了1—11世纪罗马霸权衰落、现代欧洲诞生的千年进程。
2. 以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解开关于日耳曼人、匈人、维京人、斯拉夫人等众多蛮族的历史谜团。
公元第一千年留下了很多历史谜团。蛮族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文字,可靠、可用的史料少而又少,而可以依赖的考古证据,解读起来也并不简单。我们不知道3世纪的日耳曼人怎么生活、4世纪的匈人为什么突然西迁、在6世纪时还不为人知的斯拉夫人起源于何处、9世纪的维京人如何跨海……自然也不知道这些来来往往的移民怎样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轨迹。没有哪个学科能单独回答这些问题,而彼得·希瑟以他驾驭多学科的惊人能力和历史学家的侦察力,将历史学、考古学、政治学、比较移民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进展当作工具,拨开了围绕众多蛮族群体的迷雾,也让罗马陨落、欧洲诞生的图景清晰起来。
3. 比较视野古今对照,厘清移民改变世界的逻辑
今天,移民正在改变欧洲;而一千多年前,移民创造了现代欧洲。《帝国与蛮族》讲述的不是只能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故事,而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彼得·希瑟借助史料和遗存重构过去的世界,细述古代世界中的人口迁徙、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与现代世界互为对照。他将公元第一千年末期欧洲各国文化趋同的现象称为“第一个欧洲联盟”,将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互动比作“全球化时代”,用“帝国的牛顿第三定律”来描述帝国与蛮族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这样的比较视野下,我们开始看清移民和发展如何塑造欧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 联结学术界和大众、历史与当下,广受赞誉,学者叹服
彼得·希瑟擅长将复杂的研究分析、精深的学术语言转化成口语化的叙述文字,在古代和现代世界间搭建桥梁,正因如此,以严谨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罗马史诗三部曲”受到了大批读者的赞誉。学者们也为他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而叹服。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凯利称赞他“轻松驾驭众多细节的能力”和“迷人的比较眼光”,《卢比孔河》的作者汤姆.霍兰称彼得.希瑟有皮朗式的宏大眼界,也有持续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能力,研究奥托帝国的学者劳拉·旺格林则赞叹,希瑟能用如此亲切而清晰的文风,来传达这么精细复杂论述。
E***j 2020-12-11 13:09:39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