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633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05-10 06:10:30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德] 贝蒂娜·施汤内特
  • ISBN:9787547736005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1960年代,哲学家阿伦特在旁听耶路撒冷审判后,基于她看到的艾希曼形象——庞大体系下的小齿轮,只知服从命令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然而,施汤内特在分析大量一手资料后却发现,艾希曼绝非盲目服从的平凡纳粹官员,而是一个善于伪装、不思悔改的谋杀犯。本书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对艾希曼的误读,更还原了战后纳粹与残余极右翼分子构成的逃亡网络,呈现了联邦德国的鲜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纳粹圈子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贝蒂娜·施汤内特,德国独立哲学家,曾在汉堡大学攻读哲学。她编辑并评论康德的宗教著作,针对18世纪反犹太主义的历史进行撰述,同时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哲学和阿道夫·艾希曼。2000年,其“康德哲学中的反犹太主义”相关研究在科隆获颁哲学政治学会(PPA)一等奖。《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荣获北德广播电视台非小说类图书奖。

◎ 译者简介

周全,台大历史系毕业、德国哥廷根大学西洋史硕士及博士候选人,通六国语言,曾旅居欧美20年。译作有《一个德国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趣味横生的时光》《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比利牛斯山的城堡》《不含传说的普鲁士》《说谎者雅各》《德意志:一个国家的记忆》等。


下载地址

目录

书中主要人物

纳粹党卫队职阶名称

导言

第一章 “我的名字成了象征”

第二章 间奏曲:在中东的虚假踪迹

第三章 艾希曼在阿根廷

第四章 所谓的萨森访谈

第五章 虚假的安全感

第六章 角色的转换: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第七章 余波荡漾

缩略语

注释

致谢

出处说明

参考文献

索引



短评

  • mashimarro 2020-05-09

    提起艾希曼,第一印象就是阿伦特在以其为例论证“平庸之恶”时的描述。事实上,自文章发表起,就一直有人质疑,读康德的艾希曼怎么可能是不会思考的人。施汤内特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艾希曼不过是极度狡猾且善于伪装,甚至骗过了最优秀的哲学家。另外实在要称赞一下作者的严谨,很多资料都是literally在故纸堆中发现的。光是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后世学者就是功德一件。

  • 段落____ 2020-05-05

    读过之后便知所谓“粉碎阿伦特”并不是合理的评价,并非说此书史料梳理的功力不到位,而是实际上作者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与阿伦特是一致的,对阿伦特的一些结论做了恰到好处的引用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受到“恶的平庸”这一概念的影响(不过并非是在讨论艾希曼这一人物的时候)。最大的差异是作者认为阿伦特采用的资料不足信,其勾勒的是艾希曼刻意塑造的假面,个人观感施汤内特将艾希曼视作“变色龙”,对于所处环境和语言体系有着极为... 读过之后便知所谓“粉碎阿伦特”并不是合理的评价,并非说此书史料梳理的功力不到位,而是实际上作者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与阿伦特是一致的,对阿伦特的一些结论做了恰到好处的引用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受到“恶的平庸”这一概念的影响(不过并非是在讨论艾希曼这一人物的时候)。最大的差异是作者认为阿伦特采用的资料不足信,其勾勒的是艾希曼刻意塑造的假面,个人观感施汤内特将艾希曼视作“变色龙”,对于所处环境和语言体系有着极为狡黠的通会。全书重点在第四章,提供了很有趣的视角。不过到后来对于萨森的叙述较为混乱,且涉及到的人物众多,有些地方的处理并非完全得体。值得一提的是,施汤内特似乎完全(也可能是我读的还不细致)没提阿伦特有关犹太人黑暗一幕的书写,但对于德国仍然试图隐瞒相关资料导致的研究不便多有辛辣的指责。 (展开)

  • jd_494545803 2020-05-09 09:36:39

    产品质量好!快递给力!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