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前言
纵观奥运会的历史,它绝不是仅仅作为一项体育赛事而存在的。奥运会是具有世界性的,人类能够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宗教而存在的共同行为很少,奥运会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给读者展示了奖牌和喜悦之外的故事。
这些年来大众奥运的观念在改变——年轻的观念将我们改变,“90 后”“00 后”年轻人逐渐成为运动员主力,新陈代谢和新鲜血液在这一行永远体现得最为明显。当我们30 多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正当年”,但是赛场上都将这个岁数的人称为“老将”!十几二十岁也可以成为领奖台上的明星。
新世代运动员带来了新的气象,还记得“洪荒少女”在网络上引起的变革吗?魔法少女全红婵和杨倩在一夜之间将全国人民的关注点聚焦。网友们对于全红婵的保护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大家都在用尽全力保留对一个孩子的宽容,不让浮躁的环境对她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说20 世纪80—90 年代女排四连冠、体操王子包揽金牌的那些举国欢腾时刻是民族复兴情绪的外化,那么这几年对于奥运冠军的关注、保护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成熟和多元化。
这些年,各种媒体渐渐地不再那么过分关注金牌了;这些年,我们的电视转播也在播放除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之外的比赛,比如沙滩排球、冬季项目;这些年,网友的关注点逐渐多样,我们看到了伊藤美诚的发球姿势,同时也看到了日本运动员和中国运动员分享妈妈做的饭团和寿司。这说明我们的观众逐渐变得成熟了。
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体育运动本身的变化和演进;可以看到令人感动的几朝元老,比如中国射击运动员王义夫,还有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2021 年,46 岁的丘索维金娜完成了她的第八次奥运征途!可以看到,奥运赛场上科比·布莱恩特的深情亲吻,林丹和李宗伟的拥抱,这些影像,本来仅仅是新闻照片,但由于时间维度的加入和沉淀,变得有力,罩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感性。
这本书也是中国的奥运历程见证者,收录了很多精彩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加入奥运大家庭,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那时候运动员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们为了欢庆夺冠走上街头燃放鞭炮。“东亚病夫”的帽子被永久摘掉,一条沉睡的巨龙被唤醒了,可以说奥运会是中国崛起和强大的历史见证。
1908 年,在欧洲进行教育考察的张伯苓向中国体育界提出“奥运三问”: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位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组建一支代表队去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让奥运会来到中国举办?一个世纪之后的2008 年,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22 年北京又将举办冬奥会,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一直在延续。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已不那么在乎金牌和奖牌,而是去享受,去运动,去包容。我们可以有金牌以外的从容,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攀登的坎坷。
柴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