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希望已经出现:癌症作为“疾病之王”的长期恐怖统治即将结束。癌症每年夺去全球800万人的生命,如今却面临着智胜一筹、所向披靡的新对手。这个对手从始至终近在眼前:我们的免疫系统。
癌症免疫疗法(即免疫肿瘤学)尽管刚刚起步,却一直被誉为革命性的疗法,它打破了癌症治疗领域的现状。调动免疫系统去识别并攻击癌症是人们长期无法实现的梦想,直到最近,才有晚期癌症患者史无前例地康复,有力地证明了免疫疗法的威力。
这样彻底的疗效尽管仍是个例,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燃起了科学家、医生和制药公司实现免疫疗法全部潜力的热情。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免疫疗法为何现在才进入大众视线?近年来临床成功和药品批准的消息纷至沓来,仿佛从天而降,但事实远非如此。
癌症免疫疗法的故事可以追溯至19世纪90年代末,数十年的基础研究、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才为今天带来了一线生机。本书以轻松独特却发人深省的方式,带读者走近那些开创了这个全新领域的学术和行业先驱,一窥他们的人生和思想,讲述这个鲜为人知、常遭奚落的癌症研究领域如何后来居上,成为肿瘤学的新星,以及科学家如何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故事。
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CRI)是首家致力于推动免疫肿瘤学发展的非营利组织,且直到不久前都是免疫肿瘤学领域唯一的非营利组织。作为首席执行官,我近距离见证了这个领域的惊人发展,从早期的实验室成果,到如今轰动舆论的突破性进展。本书介绍的几乎所有学者都与癌症研究所有所关联,他们或是作为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或是接受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经费赞助。我为此深感自豪。很多人认为是癌症研究所的支持让他们得以继续推进重要研究。
本书中有一位先行者的名字贯穿始终。他不仅为这个领域贡献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还影响了许多人,引导、支持他们的研究,鼓励他们不断前行。他就是劳埃德·J. 奥尔德(Lloyd J. Old)博士。身为科学家、导师、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奥尔德博士因长期杰出的贡献赢得了“现代肿瘤免疫学之父”的称号。他的贡献包括首先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疾病(白血病)的关联、发现EB病毒(EBV)诱发鼻咽癌的作用、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定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免疫系统和各种细胞结构功能至关重要)。这里列举的只是他的部分成就。
劳埃德是我和很多人的导师,是我们的朋友和知心人,更是一位绅士和学者。作为癌症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他对于癌症研究所的项目和未来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1970年上任伊始,他便延揽世界顶级的免疫学家成为癌症研究所的顾问,其中也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国家科学院成员。他们共同确立了基础免疫学研究的首要地位,迈出了癌症免疫疗法的第一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由于这些科学巨匠,癌症研究所在业内声名鹊起,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加盟。
1971年,劳埃德成立了癌症研究所博士后项目,他由衷地信任年轻的科学家,认为有必要培养新一代免疫学人才。项目至今已为1300余名科学家提供了支持,其中很多人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家,新一代的年轻人才也因此得以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为免疫疗法的人体试验奠定了知识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劳埃德的智慧和远见还曾促成癌症研究所的其他项目,每个项目都填补了科学研究和药品研发的关键空缺。他最引以为豪的是癌症疫苗合作倡议。通过这项倡议,他建立了癌症研究所与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的合作伙伴关系,他本人也曾在后者担任主管和首席执行官近20年。这项合作形成了全球肿瘤免疫学专家网络,有利于开展协调一致的多中心、单变量、平行临床试验。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免疫学监控手段,从首次应用于人体的研究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数据,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的首个专家合作网络。
不幸的是,劳埃德2011年因前列腺癌去世,享年78岁。这是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倾注毕生心血攻克的疾病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与此同时,免疫疗法的成效初现,开始受到公众的注目。
无人能够独占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全部功劳。劳埃德为人谦让,自然不会居功自傲,但我认为他在许多人的事业和人生中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没有他的远见、领导和对至高科学的追求,相信这个领域不会获得今天的地位。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免疫肿瘤学领域涌现出大量杰出科学家,他们的重要研究让我们更有可能通过免疫系统治愈所有癌症。我相信,读者定能更加了解他们、他们的研究和这种治疗癌症的全新方法,并能享受阅读的过程。
吉尔·奥唐奈-托米博士
癌症研究所首席执行官
兼科学事务主管
jd_616557931 2020-09-29 12:46:20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