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Boden,虎嗅认证作者,B站知名UP主。资本市场老兵,职业生涯横跨咨询、投行与投资。曾负责辅导某千亿级新消费公司成功上市港股,过往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5亿元。
对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有深度观察,其研究擅长以国际历史经验为镜,研判本土发展路径。
其著有专题《以日为鉴》与《出海系列》,在全网取得超过2500万的视频播放与文字阅读量,并被多家知名媒体机构转载,引发市场讨论。
通过对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泡沫经济时代中,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产业的详尽分析,梳理日本多种社会问题形成的根源所在。
每一个问题都在结合中国读者最关心的话题:
“考公务员是最合理的就业选择吗?”
“医生未来的待遇会更好还是更差?”
“生育率下降会影响教师就业吗?”
“研究生扩招,报考人数下降,研究生还值得读吗?”
作为文化相近、轨迹相似的邻国,日本的社会发展史,是最能给国人带来思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史。
在经济寒冬、社会问题频发、年轻人陷入迷茫的今天,“职业选择”已经成了头等大事。
也许今天你可以求助“择校专家”,那么五年后呢?“师医公”还会是今天的“铁饭碗”吗?
在这里,有十余年外资投行分析师经验的作者,将通过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经历,为疑惑的你给出答案。
分析师Boden,虎嗅认证作者,B站知名UP主。资本市场老兵,职业生涯横跨咨询、投行与投资。曾负责辅导某千亿级新消费公司成功上市港股,过往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5亿元。
对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有深度观察,其研究擅长以国际历史经验为镜,研判本土发展路径。
其著有专题《以日为鉴》与《出海系列》,在全网取得超过2500万的视频播放与文字阅读量,并被多家知名媒体机构转载,引发市场讨论。
关于《以日为鉴》
笔者关于日本社会演变的案头研究工作,其实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年更多的是将剖析日本作为一个研究爱好。2024年的一个意外契机,笔者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字与视频发布在网上,没想到收获了巨大的反响。经过半年的努力,笔者将这些年研究工作中认为精华的部分整理成册,形成了《以日为鉴》。
为什么要写这本《以日为鉴》?
其实关于日本泡沫破裂后的研究书籍,无论是日本作者的中译版,还是中国作者的研究内容,已经比较丰富了。但这些书籍更多都聚焦在一个宏观的叙事与国家层面的故事,哪怕有的涉及日本内阁与大藏省在这40年中做出的种种改革,也很少探究这些政策究竟会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产生哪些影响,更鲜少提及这些决定将对不同职业,乃至年龄群体产生哪些影响。
但笔者认为研究在失落经济之下,日本不同行业、职业与微观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更有意义。作为东亚第一个从“增长型社会”走向“存量型社会”的经济体,日本在这40年中走过了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而这40年中的变化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参考书”,或者说是“职业错题本”。
长达十余年的“就业冰河期”与房价暴跌后的债务危机,究竟会给个体带来怎样的伤害,不同的人生抉择会有怎样的后果,早已写到了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而这也是笔者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希望能够对这些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抛开宏大的叙事背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探寻这轮长达40年经济周期的借鉴意义。
其实地产泡沫经济崩裂后,日本先于东亚所有经济体经历了种种困境。无论是经济上的长期不景气与失业潮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还是少子化与老龄化对不同群体与行业造成的压力,何尝不是东亚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传统的儒家东亚文化圈的一员,日本社会在此经济下行期出现了诸如“返乡潮”“考公热”“学历贬值”“高学历贫穷”“医疗崩坏”“临时工时代”等社会现象,也诞生了“啃老族”“无缘社会”“老后破产”“女性贫穷”等社会名词。这些现象无一例外也在后来的韩国社会中出现。因此当周期的轮回指向我们时,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最终演变,对今天的我们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日为鉴》这本书将分为5个章节,在文章叙事上将从社会失业潮、大学生毕业潮、财政紧缩危机、老龄化与少子化,社会内卷与全民出海五个维度,去讲述不同群体的决策与境遇。笔者希望以这5个维度,带领读者去了解长期困扰日本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第一章:我们将讲述在社会性失业潮下,当时日本政府在新员工与老员工,保就业与保发展,大都市与返乡之间的抉择,去理解不同的决策带给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探索如今日本格差社会与地方不振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将以失落的一代人为视角,讲述泡沫破裂后毕业大学生们的境遇。也就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近2 000万人,他们如何从出生过剩走到毕业过剩,最后是就业过剩。看看延时毕业、教育市场化、硕博大扩招与派遣制度等改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
第三章:将以就业为视角,回顾日本曾经的考公热与教师热。日本的“医师公”职业曾经以稳定与高收入被称为神的职业。在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全民考公潮,把公务员当作经济不景气的职业避风港,成为当时很多日本人的选择。但这轮热潮却只持续了10年。日本的考公热是如何燃起又落下的,公务员又如何成为如今日本学生最不愿意从事的职业?
第四章:将以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体系为视角。20世纪80年代日本医疗产业一度俯视全球,但在90年代老龄化与财政紧缩的冲击下,却造就了“医疗崩坏”与“医药寒冬”两个社会热词。那么这场老龄化到底给医疗与医药产业留下了哪些伤痕,拯救日本医疗的再生改革与药品复兴改革到底是什么?
第五章:将以全民出海潮为视角。眼下中国市场内卷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出海的机会。日本泡沫经济结束后的90年代,出现过一轮长达20年的全民出海潮,成为失落经济下少数黄金赛道。当我们把日本90年代的视角从日本国内转换为国外,又会给今天的我们在未来职业选择上带来哪些借鉴?
笔者希望通过讲述日本社会、行业与职业的种种动荡,从其经验与教训当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好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笔者还是想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而这也是《以日为鉴》这本书希望能够带给读者的价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时代的巨大不确定性中,找到人生的确定性,并耐心地、坚定地,做好那些难且正确的事。
分析师Boden
写于2025年春
第一篇:失业潮下的决策
第一章 保就业,还是保发展? / 003
——回顾日本保就业史:为保就业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第二章 救老员工,还是大学生? / 026
——回顾日本大学生失业潮
第三章 留在城市还是返乡的选择 / 041
——回顾日本返乡就业潮:日本漂流一族的故事
第二篇:无法与自己和解的一代人
第四章 人生开启于失落经济 / 057
——就业冰河世代的一生
第五章 学历贬值的一代 / 070
——日本学历贬值的 20 年:回顾日本学历贬值史
第六章 日本硕博扩招一代 / 085
——日本硕博学历贬值史:大扩招的教训
第三篇:就业众生相
第七章 日本的全民考公热 / 107
——回顾日本全民考公的 30 年:从狂热到寂灭
第八章 少子化与教师过剩危机 / 123
——回顾日本教师改革史:未来教师还是好选择吗
第九章 医生还是好的职业选择吗 / 142
——回顾日本医疗的黑色 10 年:医疗崩坏史
第十章 理工科的背叛 / 162
——回顾日本工程师的失落 30 年:理科劝退潮
第四篇:老龄化冲击的医疗体系
第十一章 日本医疗改革与医药寒冬 / 173
——回顾日本 90 年代医药寒冬:大控费引发的行业雪崩
第十二章 日本医药复兴改革 / 189
——从药品危机到行业复兴的 30 年:日本医药复兴之路
第十三章 日本医疗再生改革 / 211
——日本新医改的 20 年:日本医疗再生之路
第五篇:失落经济下的全民出海潮
第十四章 回顾日本全民出海潮 / 229
——“海外再造日本”的出海暖流是如何形成的
第十五章 中国的机遇期 / 245
——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全面出海潮吗?
后 记 一个故事在日本两代人眼中的变化 / 252
结 语 / 259
数据引用说明 / 260
参考文献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