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条性情倔强的河流,在山塬之间冲积出八百里平原。世纪交替的短短几十年间,整个河川整个流域乃至整个版图,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洪流般地起伏演进,纠缠、扭曲、反转着地狭道疾行。尚义图存的精神一直弥漫于整个进程,对功利的追求也比以往更加激烈,曾经贫瘠而熟悉的世界天翻地覆。
横河在大地上剖开一个怎样的历史切面?
本书中的横河就是渭河,她是中国地理版图中心位置上一条重要的河流,整个流域四万平方公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上,则属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它不沿边疆、不沿海,其文化是典型的内陆文化、农耕文明,它与从十六世纪开始主导世界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基本隔离,进化缓慢,也因此,它的演化过程比较少地被外界扰动,能够像活化石一样保持它原有的传承。
追溯整个渭河平原的文化根基,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周礼》和《道德经》都“原产”于此,可对后世更直接地形成影响的则是张载先生的关学,关学中的横渠“四为”是对宋朝以前横河地区社会思想的浓缩,也对此后近千年社会思想发展有启迪,它是本书的思想基础。
渭河平原的土地上生长过不朽的文学作品,《创业史》《白鹿原》就是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当代文学奇迹,它们所描绘的文学形象鲜活生动地伫立在我面前。
写当代题材,实际上是选择一条最艰难的写作道路,原因是题材素材大家都很熟悉,很难出其不意,要完全将真实生活镜像化则更难。近四十年来,引致世界最剧烈变化的计算机技术革命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使得我们社会进步的脚步迅速而杂乱,人们的联系也更加广泛,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也更多元化。同一个人身上会同时表现出商人和文人、农民和企业家、干部和市民身份的多重性。
由于社会生活本身多线索,《横河》里也有三条线索:一是关于城乡两元社会,这里面农村有程家村、魏庄、樊川,城市生活涉及万阳、长安、深圳,基本上从最落后的乡村,一直延伸到了最发达的城市;二是关于三线、知青,他们是当代社会的主力群体,这一代人的成长史就是当代创业史;三是关于文物和文化的线索,不论是“文武圣地”还是“昭陵六骏”,它们是横河文化的表征物,一直在被动地跟时代互动。
长篇小说写作可能有许多类别和写法,在我的体会中,可以简单地有一个分法,有设定目标的写法,和目标不明确或者无目标的写法。有目标的写法,所有的人物故事围绕着事件,比如争夺财产、名利、地位、美色或者抢占道德制高点,这样的故事容易展开,容易制造冲突。无明确发展目标的作品,要在写作时制造冲突则比较困难。
一个人从出生到世界观基本形成,要经历二十年左右,而此后又还有四五十年要过活,很少有人在二十岁前给自己树立一个终身不变的目标。一群具有个体性的人要形成统一的目标、共识更非易事。群体发展目标的不确定,就必然要求群体有更高标准的道德约束来协调步调。这也是在《横河》写作中我遇到的一个难题。
1976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中国社会从此开始发生持续剧烈的变化,此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其实有着社会革命的意味。而在这个主舞台上表演的人,则出生在五十年代初,他们的人生从1970年进入社会,这是真正由外部因素引起国家战略策略变化,突然全力备战的转折点。这一代人的命运必然前溯到那个时候那个叫“珍宝岛事件”的武装冲突上。
故事延伸下来,人物命运在大时代里各有千秋。
我本不想按照时间顺序工整地写作,可试过六种开篇,最后,觉得这个不讨巧的开篇方式,最适合阅读,从善如流吧。
《横河》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八年,2015年到2017年,准备资料,完成基本构思;2017年4月29日,也就是当年五一假期之前,开笔写作;到当年11月初,初稿完成;此后一年时间又进行了一些修改。2020年11月,时隔三年,我才再次着手修改,先后经四次结构调整。2022年8月开始,我在征求了一些专家意见后又进行了四次缩写,2023年4月交出版社。前后八年的时间,除了日常工作外,我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之中。
这期间,我的中篇小说《如野火如荼蘼》发表并被改编成音乐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据说是近几年来省内难得盈利的院线电影。
在《横河》的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过许多帮助,“三线学兵”张小可,吉伟民、宁勇,袁家村的郭占武,朋友李渭军、张培毅、贯钊一、何建超、金哲楠等经常参与我的讨论。冯超、唐娟、王一迪、白三强、王雅萍等也提供过许多帮助。
导演金铁木,他的助手戴修扬、雷丹雯,不辞辛苦,阅读全文,提出具体意见。白阿莹、肖云儒、齐雅丽、穆涛老师,更是从文学大家的角度,给我以指导。特别是季冉先生,逐字逐句跟我讨论,订正史实,矫正文法,付出巨大的心血。
还有许多专家都提出诚恳的批评意见,我在修改中吸收了大部分。
在此,对他们一并致谢!
写一部长篇,曾经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多年的工程告竣,疲乏和兴奋同期而至,失去的和得到的如蹚水过河,在此岸望彼岸,在彼岸却茫然,我努力在描述自己过河的经历。
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被裹挟着前进。这种状态,或曰大势所趋,或曰宿命。我很庆幸,有一段人生,跋涉在横河的洪流中。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