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故人来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652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2-26 03:10:04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杨满沧
  • ISBN:9787521231977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既有文化价值,又生动有趣的历史散文集。“长河”既指地理概念上的黄河流域,也代表时光的流逝和文化的积淀。“故人”是指古代的文化先贤,尤其是唐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们。本书在还原历史细节的基础上,讲述了李白、王维、杜甫、苏轼、王安石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真实故事。通过研究唐宋诗人留存于世的诗词、文赋,与文豪才子们进行精神交流,探寻他们在当时历史场景下的人生选择和心灵轨迹,从而找出他们个体生命中以才情、品德、言行、文字等方式赋予所处时代的气质和光影。

作者简介

杨满沧,笔名杨帆、中州客。故乡河南,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专栏作家、管理学博士。自1987年开始先后在《读者》《黄河》《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青岛文学》《牡丹》《胶东文学》《金融时报》等二十多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20多万字。曾获“202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山东省《齐鲁晚报》第三届‘青未了’散文优秀奖”等多项文学奖。

编辑推荐

杨满沧先生多年来潜心研读史书、史料和史上名家的诗文词赋,让自己的心灵回返到久远的过去,去寻找文坛上那些名家的生活经历、心灵轨迹及所著作品的时代背景,并与他们作精神交流。这种回溯式阅读和悉心研究,使其获得对这些文化名家内心世界进行探查的机会,从而加深了对他们所著作品思情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作者用饱含激情的文字,写出自己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新认识、新解读和新思考。这些长短不一、叙述手法多变的文化散文,自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魅力。

下载地址

序言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源远 流长,华夏民族本质上是一 个富有诗性基因的伟大民族 。近三千年前的先秦时代, 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生灵和日 常生活低吟浅唱出的心声, 被春秋战国时期的圣贤孔子 汇结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至今仍然闪烁着华夏 民族生命智慧和文化自信的 光芒。随后,第一部诗歌理 论经典《毛诗》出现,为诗 歌的功能确定基调:“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正得失,动天地,感 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美教化,移风俗。”按照《 毛诗》所言,“诗”的功能包 罗万象,再怎么强调都不过 分也。 《论语》日:“小子何莫 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孔夫 子谆谆教诲:同学们为何不 好好学习《诗经》呢?诗可 以抒发情感,可以观察社会 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也 可以发牢骚讽谏社会上不好 的现象。当然,“诗”的这四 大好处属于精神领域,确实 不能当饭吃、当衣穿、当酒 喝、当钱使,但诗可以接近 或抵达人类的天然本性和灵 魂。无论是东方华夏民族, 还是西方欧美拉丁民族,任 何民族的祖先都会不约而同 地选择诗歌作为其最初的母 语文学形式用于吟唱、抒发 情感、记录生活、教育幼儿 ,从而形成人类多姿多彩的 文化传统。我们童年时祖母 或外祖母为我们吟唱的摇篮 曲何尝不是诗歌呢?先秦时 代,先民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的原始生活阶段,尚未受到 物欲或功名利禄等世俗风气 的影响,不懂得矫情和虚伪 ,天性最为淳朴率真,他们 站在旷野和山川河流之间, 敞开心怀随口吟唱成诗,纯 真至美,直击心灵。“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 邪。”孔子的这一高度概括 真是绝倒! 一般按照诗学理论所言 ,赋、比、兴为中国诗歌的 三义:“兴”是由物触发心灵 和精神世界的共鸣;“比”是 把内心的情感赋予物象并与 之共情;“赋”是铺排表达出 对物象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我记得叶嘉莹先生曾说过, 中国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重 视“兴”的作用,“兴”在人的 内心中有一种感动。中国古 典诗歌可贵的传统是能让人 的心不死。“国家不幸诗家 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 生的坎坷,不幸、苦难、挣 扎经由诗歌发泄和抚慰后, 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从而找到人生的希望和生 活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让精 神和灵魂复活。故此,诗人 们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本经 过时光的积淀,构成我们华 夏民族的文化审美传统和心 灵史,这让我沉迷和陶醉。 十九世纪德国浪漫派诗 人荷尔德林写有诗句“人类 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后经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 的阐释,成为所有人内心的 向往。其实,荷尔德林写这 首诗的时候正处于贫病交加 、居无定所的阶段。他呼吁 人类用诗意的生活对抗工业 文明使人日渐异化的现实趋 势,找到回归精神故乡之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后 工业化和消费主义时代,更 需要诗意引导我们找到灵魂 安顿处。 说到底,我们每个个体 生命都会与诗歌主动或被动 地产生关联,这需要结合自 身的人生经验和社会观察来 感悟体会。常年坚持阅读和 写作,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 这一点。 对我来说,闲暇时光, 心无旁骛,回归对传统文学 经典的深入阅读是一件幸福 的事情。我不再满足于青少 年时期的背诵和注解,而尽 量回溯到历史现场和作者所 处的时代背景的源头,走进 作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去 ,找到他们赋予那个时代的 气质和富有私人性情特质的 心灵曲线,反过来观照自身 的内心,继承和发扬光大民 族的文脉传统。国学大师陈 寅恪先生“以诗证史”的学术 研究,被我写作时借鉴为“ 以史读诗”。故此,阅读唐 诗宋词之前,我首先捧起历 史书籍,通读从秦汉到清朝 乃至民国的历史,重点阅读 了两宋的历史,尤其是关注 历史细节,与同时代诗人所 写的诗词相互对照,并做了 大量读书札记。这样的阅读 ,使我受益良多。 连续坚持十年,向着历 史文化源头回溯式地深入阅 读,使我对中国诗歌的流变 有一些粗浅认识,对富有诗 意的华夏民族更加顶礼膜拜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经典频出,《诗经》《 离骚》成为中国诗歌的滥觞 。秦始皇统一文字,大大加 速了诗歌的传播。汉代乐府 民歌悦耳动听,《古诗十九 首》意味绵长、汉高祖刘邦 晚年的那首《大风歌》慷慨 激昂,那是一代帝王的人生 挽歌、司马相如以媚上讨好 的“赋”文采飞扬,妻子卓文 君的《白头吟》情深忧伤, 东汉末年,蔡文姬被匈奴拥 去,在北方大淡中吟出《悲 愤诗》《胡笳十八拍》,至 今读之,仍令人断肠。魏晋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儒 学衰退,人性苏醒,价值多 元,中国诗歌第一次到达小 高峰,奠定后来唐诗宋词的 基础,以曹操父子三人诗文 为代表的魏晋风骨,使文学 完成由汉代乐府民歌向文人 诗歌的转变。“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这 首《蒿里行》诗对社会现实 的批判精神,后有唐代杜甫 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目录

枕诗入梦(自序)
第一部分 流风回雪
王维和李白为何擦肩而过?
草堂内外的白居易
唐朝的浪漫
草堂内外的杜甫
公元745年八月的那场醉
洗澡
枫叶千枝复万枝
菊花朵朵
深秋飘飞的诗笺
桃花依旧笑春风
残荷的悲剧之美
退步原来是向前
王勃的重阳节
诗在,黄鹤楼就在
一千多年前的那场约会
那条游来游去游了千年的鳜鱼
杜牧与张伯驹跨越千年的相遇
第二部分 荣曜菊梅
肝胆皆冰雪
孤冷的白石
梅子的爱情
南宋一位乡村少年的两次人生逆袭
黄庭坚的幸运与不幸
那服解药
北宋时代的那年高考
东坡与“乌嘴”
冷箭
多面王安石
王安石的爱情
王安石的基层政治实践
春风自绿江南岸
那一颗忧郁的流星
从黄州到汝州
东坡春早
放翁之“放”与“不放”
更无一个是男儿
锦瑟年华谁与度
梅花之悔
忘年之交
一场花事如春梦
纵横吾宋是黄州
雪满长安道
稼轩的悲歌
醉翁的洛城
立春
铁汉柔情
囚室琴声
纸上遇见两宋
第三部分 诗味漫卷
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
我注梅花梅花注我
梨花风起正清明
正是浴兰时节动
“荷月”诗说莲荷
门对寒流雪满山
雪夜忆白菜
槐树青青槐花白
每棵古树皆神灵
杨柳的美丽与哀愁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暗香靓色撩诗句
品味荠菜
西林紫椹行当熟
六朝如梦鸟空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KCI
寂寞与孤独
旧梦叉又回江南岸
异乡的莲花
第四部分 俯捡翠羽
重读《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背后的那些人和事儿
琴西重读《沧浪亭记》
重读《醉翁亭记》
重读《朋党论》
重读《五瘴说》
重读《秋声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武夷山纪念币的诗意美
辞“旧”迎“新”(后记)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