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他们而改变”科学家系列丛书第一辑 收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656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6-21 07:10:03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朱晶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著名氟化学家陈庆云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他在氟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为国家科研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陈庆云出身湖南农民家庭,凭借努力考入北京大学,后留学苏联。他在氟化学领域成果丰硕,回国后投身国防事业,参与氟橡胶等关键材料研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他还致力于民用项目开发,成功研制铬雾抑制剂 F-53,开发新型制冷剂,推动氟化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前进。陈庆云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 “陈氏方法学” 影响深远。本书展现了他为氟化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以及在我国氟化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本书系中宣部2024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国因他们而改变系列丛书之一。王之江,1930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江苏常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书详细记录了王之江院士这位战略科学家的成长路径,具体阐述了王之江院士在光学领域卓越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值得青年们尤其是科研青年们认真研读与借鉴。王之江院士敏锐的科学判断力和前瞻的战略眼光源自其开阔深邃的学术思维、独立创新的科学方法、植根于深处的爱国情怀。

本书系中宣部2024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国因他们而改变系列丛书之一。陶诗言,浙江嘉兴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陶诗言先生从事科学研究七十余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为我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两弹”试验的气象预报保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我国天气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创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系统性重要成就。他曾长期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获得过多项国家重要科学奖励,培育了大批大气科学和气象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国内外同行中赢得了大师的美誉。

本书系中宣部2024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国因他们而改变系列丛书之一。张宏达,植物学家。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国家教委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区系学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和植物学结下了一生情缘。如植物分类学方面,对山茶科的研究几告圆满;植物生态学方面,首次进行了香港植被的研究;而开创性地提出华夏植被区系学说、出版第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种子植物系统学专著,更是他学术生涯中浓器重彩的篇章。

本书系中宣部2024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国因他们而改变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基于科学发展的视角去研究张钹院士追求科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大家的成长历程。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以张钹院士人生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为节点进行创作,对从张钹院士出生一直到2023 年的各时间段都有所涉及。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重点描写了张钹院士的科研之路与任教生涯,并将家庭生活与之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张钹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客观呈现张钹院士的人生轨迹。意在表现与张钹院士同时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借此希望张钹院士的精神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共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肖培根毕业于厦门大学;1953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室主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担任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96年,担任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孙承纬提出的爆轰传播和驱动的计算模型,论证激光辐照效应的联合作用模式,为中国核武器起爆技术和综合性能的提高以及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倡导并开拓中国电磁发展、磁通量压缩技术的实验研究,领导开展对电磁驱动准等熵加载前沿领域的探索,推动了核武器物理实验室模拟研究工作。孙承纬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现任该所和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百万高斯磁场会议国际协调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学科建设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颇多建树,为中国战略武器和国防高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发表专著二部、译著三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委科技进步奖


作者简介

朱晶,湖北天门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著《中国经典医学的身体观与认知特征》获第六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科学史、化学史与化学哲学、中国科学文化史、公众理解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王新,山东曹县人,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人物、革命文物研究。参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多项,在《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於崇文采集小组的负责人之一。

陈崇斌,博士,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激光科学发展史。在王之江院士的指导和鼓励下,在中国激光科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王之江院士、激光学术界以及科学史界同行的认可。

陈正洪,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正研级高工。主持或参加80多项课题,取得国内领先成果1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厅局级奖励10项,发表科技论文245篇、译文5篇、科普文章30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科技专著7本、科普书籍3本。

李剑,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历任广东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三、四、五届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扁鹊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史杂志》编委、《中医文献杂志》常务编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及《新中医》编委。张晓红,女,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业余时间从事科普类文章的写作。对医药、人物传记、科学类的科普文章有较深的研究。

刘骁,辽宁大连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理学硕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Annals of Scienc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人工智能史、气象学史和科学博物馆学。

汤国星,编审,北京协和医学音像电子出版社原副总编,协和校史研究学者,撰写《协和济世》等多部与协和文化相关的专题片,以及同类的文字作品,先后在老科学家采集工程中撰写《徐锦堂传》(汤国星)、《肖培根传》(汤国星)、《顾方舟传》(汤国星,刘静)和《顾方舟画传》(刘静,汤国星)等。

姜洋,2002年至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从事数值模拟计算、文化宣传、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综合管理等工作。在科研及管理类多种刊物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及管理文章;作为主笔人之一,撰写并出版《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谦以自牧》《高能汇聚经纬纵横》等书籍。

李剑,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历任广东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三、四、五届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扁鹊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史杂志》编委、《中医文献杂志》常务编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及《新中医》编委。2010年以来,主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一批张宏达教授项目、第三批钟世镇院士项目、第七批林浩然院士项目;相关研究报告《我的配角人生》《此生情怀寄树草》已出版。主持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学术专著49部,参与《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的修订工作(副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副主编)。

王传超,山东菏泽人。2006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业为科学技术史,2009年硕士毕业后留所担任编辑,期间从2011年起在该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科学史。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滨州医学院等机构工作。2016年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2018年10月出站后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任讲师。

丛中笑,女,1984—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2006年担任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的专职秘书,现为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选纪念室主任,中国印协印刷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宣传王选事迹和精神,2006年参加由中宣部、统战部、教育部和九三学社联合组织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巡回宣讲,后作为中国科协、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国科技馆宣讲团成员,在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举办报告会200余场。出版专著《王选传》《王选的世界》《王选的故事》以及学术文章、报告文学等百余万字。2003年获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特别推荐。


下载地址

目录

陈庆云传

於崇文传

王之江传

陶诗言传

张宏达传

张钹传

肖培根传

孙承纬传

林浩然传

张丽珠传

徐锦堂传

王选传


短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