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驱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演进。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 正在全面重塑国际经济格局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在线购物、云上办公、无人车间、在线课堂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成为保障人们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线上方舟”。部分数字化领军企业更是化危为机实现了蝶变重生, 树立起了数字经济的创新标杆。无意之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历史扳道工的作用, 倒逼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加快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政治局多次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数字技术开展集体学习。2021 年10 月1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为我们认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拥抱数字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战略部署, 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特有的要素共享、设施共融、产业共赢、生态共生的显著特征和放大、倍增、叠加的显著优势, 可以更广泛地让亿万大众享受数字化红利, 更高质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更好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更高水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无疑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创新源泉之一。
目前,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 从2012 年至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 万亿元增长到45. 5 万亿元, 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些地区和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中享受到了数字经济的创新红利, 逐步构筑起了快人一步的数字化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还是一个包容共赢属性很强的新型经济形态,绝不仅仅是少数国家、少数地区、少数企业、少数精英的盛宴。从国家层面看, 发展数字经济是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构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中的位势。同时, 应对逆全球化、气候变暖,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很多重大问题,都需要数字化手段的支撑。从产业层面看,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决定着企业的与时俱进、基业长青。对个人而言, 数字经济改变就业、收入分配、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是数字经济的参与者, 勇做数字时代的弄潮儿, 会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好、更快地实现人生价值。走进数字经济、理解数字经济、拥抱数字经济成为国家、产业、个人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总体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还有很多基本理论、发展规律、治理模式等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 在平台治理、数据要素市场构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有待政产学研各界在实践中求真知、找答案。本书从数字经济理论前沿、实践前沿、技术前沿三个视角,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读重要政策、科普关键技术、探讨关键问题、案例启迪创新, 全方位、多视角观察和分析数字经济, 试图让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人都能够在走进数字经济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 绘就一片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新蓝图。
实践出真知。数字经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新活动。在坚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的前提下, 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不被思维惯性、传统理论束缚, 数字经济的诸多发展问题将在创新实践中找到答案。
打开书卷, 行动起来。
李***a 2022-12-25 10:45:25
了解数字领域发展的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