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才是产品包装设计的本质
1997年,我从中国商业设计最高学府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进入到当时中国最好的4A广告公司之一北京智威汤逊(J. Walter Thompson)做了8年广告传播创意,从开始的初级美术指导一直做到创意部负责人。2003年,我成立了自己的紫珊品牌营销公司。这期间无论经历了多少变化,我都始终喜爱并且专注于消费品行业的市场营销、传播推广和创意设计工作。
我早先服务的是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包括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脉动、卡夫、奥利奥、玛氏、金佰利、滴露、家乐氏、宾堡、百吉福奶酪、联合利华、好时巧克力、李锦记、不凡帝糖果、雅培奶粉、西安杨森、拜耳等;之后陆续又服务过很多国内品牌,包括中粮福临门、鲁花、西王、伊利、蒙牛、飞鹤、新希望、君乐宝、洽洽瓜子、明一、辉山、天友、广泽、双汇、汇源、达利食品、康师傅、今麦郎、百雀羚、亲亲、果维康、蓝逸等。在我近30年职业生涯里,有一项工作几乎每天都伴随着我,就是产品的包装设计。
通过近30年的工作实践,我逐渐认识到产品包装设计工作,首先需要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和使用需求问题,更需要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销售达成,“在商言商”才是产品包装设计的本质。
然而今天,许多企业负责包装设计的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包装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对产品包装设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认知误区。他们对包装设计的思考与优劣评判,往往停留在个人主观美学视角上。但是,产品包装作为消费品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要素之一,承载着助力产品销售的重要使命。包装是企业的产品转化成商品的核心工具,更是企业的产品面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在销售终端最有力的市场营销竞争武器。
所以,单纯从美学视角看,永远看不清产品包装设计的本质,只有站在消费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的高度,并结合产品销售终端、市场竞争状况,从商品视角多维度审视,才能看清产品包装的本来面目。
今天的中国消费品市场新品牌、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身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消费品行业曾经的巨头,如宝洁、雀巢、可口可乐、娃哈哈、康师傅,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夺目之光,面临着完美日记、三只松鼠、三顿半、自嗨锅、拉面说、元气森林、李子柒等这些新品牌的不断挑战。很多品牌都对产品包装设计工作愈发重视,甚至将其提升到了市场营销战略高度。在不断操盘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把包装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乃至作为产品战略的一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