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 1 章 不生气的理由
生气的时间成本
生气的体能成本
生气时会失去判断力
生气阻碍沟通
易怒的人给他人的坏印象
生气时无法认清事实
受害者心态不可有
再生气也无法改变他人
愤怒之下隐藏着其他情绪
不受愤怒困扰的人
转换愤怒的能量
痛快地倾吐情绪
缺乏信赖关系,生气毫无用处
责备女性前要知道的事
责备男性前要知道的事
愤怒的男女之别
整理愤怒
第 2 章 整理情绪的 12 个关键
握住情绪马车的缰绳
以情绪更新法改善现状
积极行动转移注意力
积极言语消除烦躁情绪
转变思考方式以更新情绪
专心考虑该怎样做
问题与情绪分开思考
少一些好恶标准
太无私的人无法整理情绪
独处以整理情绪
不执着于自己没有之物
相信人可以改变
第 3 章 不烦躁的理由
烦躁的人给自己制造障碍
烦躁的人给他人的坏印象
烦躁的人难获幸福
一味被动会让人烦躁
老好人的误区
贪心无益
用幽默和笑容击退烦躁
找到烦躁的原因
不拘泥于小事
过度苛求也会导致烦躁
不为不必要的信息困扰
认真做准备
练出不易烦躁的状态
不受他人的烦躁情绪影响
整理烦躁
第 4 章 不被孤独和悲伤击垮的理由
孤独从何而来
感到孤独后的反应
感到孤独的原因
享受独来独往的乐趣
两个人的孤独更可怕
自我牺牲的爱和占有欲强烈的爱
人本孤独
孤独的创造力
整理孤独
每一个人都会悲伤
悲伤背后更多的是喜悦
悲喜交织,苦乐相伴
让辛苦变甜的方法
与压力为友
悲伤之中的感恩之心
有他人的帮助,才能跨越悲伤
给内心排毒
避免徒增不必要的悲伤
整理悲伤
第 5 章 不被阴暗情绪侵蚀的理由
怨恨是最可怕的情绪
不被报复牵着鼻子走
整理怨恨之前要做的事
整理怨恨
拒绝攀比
嫉妒会因连带感而变大
受人嫉妒时的应对之道
吃醋源于自私
两性的嫉妒温差
整理嫉妒(普通篇)
整理嫉妒(恋爱篇)
应对自我厌恶
不要期待过高
不拿自卑当借口
从不断失败中学习
信心有多强,可能性就有多大
体现价值的环境由自己创造
整理自我厌恶
第 6 章 不失去内心张力的理由
应对无力感
工作上的干劲只能靠自己激发
守旧会为消极情绪加码
怎样走出瓶颈期
越忙碌越爱拖延
多一些喜欢,就多一些干劲
整理拖延症
为了未来,不要否定过去
不重复同样的错误
应对负罪情绪
应对纠结情绪
以感恩与学习代替悔意
整理后悔
不安背后的恐惧
让梦想变为现实的法则
利用不安情绪
切忌焦虑
太敏感会导致不安
让一切顺其自然
整理不安
后 记
出版后记
有川真由美,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姶良市,作家、摄影师,做过化妆品公司职员、补习班讲师、科学馆讲解员、优衣库店长、和服穿法讲师、婚礼策划、《南日本新闻》编辑等工作,活跃于书籍、杂志等传媒领域,为职业女性提供从礼仪指导到职场入门等方面的诸多建议。如今她在35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撰写随笔与纪实文学,著有《会工作、运气好的人的习惯》《30岁的你是成长还是停滞》等书籍。
生气的体能成本
愤怒是破坏性能量,喜悦是创造性能量
生气会让人吃亏的第二个原因是,这种情绪会白白浪费你的能量。
如果无法整理好负面情绪,能量就会被消耗在消极方面。人一生气就会消耗能量,每一个人或许都对此有所体会:如果勃然大怒,与对方争吵起来,最后就会搞得自己疲惫不已;如果咬咬牙努力忍住,也会被一股说不出的疲惫感侵袭。
若是一直无法整理好愤怒的情绪, 能量就会一直消耗下去。
“愤怒”这种负面情绪,是破坏性能量。如果所有事都能如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那么也就不会有生气这回事了,但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也就有了愤怒。
愤怒爆发后,如果这些爆发出的能量发泄到别人身上,就会伤害对方。这世上的绝大部分大事件都是愤怒导致的,愤怒甚至会引发战争。如此看来,愤怒实在是可怕。
而比这些更糟糕的是,愤怒的能量甚至会侵蚀自身。怀着自己无法整理的愤怒,有时会伤及身心。愤怒的人总会一直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也无法打起精神来认真做事。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因此失眠、抑郁,甚至出现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极大的愤怒会给五脏六腑带去伤害,有时甚至会榨干生命力。愤怒非常可怕。
相反,“喜悦”这种正面情绪则是创造性能量。肯定现实,感受到爱,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东西。家庭、工作、恋爱、人际关系、娱乐、学习、生活……在各种领域中,人们正是因为有喜悦才能继续前进。即便有再多的障碍和辛劳、烦恼,只要喜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克服它们,开辟出新的道路。
“创造”与“破坏”形影不离,愤怒会把喜悦创造出来的东西接连不断地破坏掉。愤怒会让你在辛苦的创造和培育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若用金钱来比喻的话,喜悦就是存款,愤怒就是借款了吧。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存款还是借款呢?
是否要用喜悦来铸造我们宝贵的人生,还需要犹豫吗?
生气时会失去判断力
? 愤怒背后是人们的防御本能
一生气就会吃亏的第三个原因是判断力会消失。
听任愤怒情绪的摆布是非常危险的。人在勃然大怒时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论,因此可能一不留神便会说出不该说的话,或是变得自暴自弃,从而失去自己重要的东西。
假设在工作中被人无心地批评了一句“都是你给大家添了这么多麻烦”,你十分生气,想要反驳对方“等等,怎么就怪我了”,就好像煮开的锅瞬间沸腾一样,你可能会反击对方,
说“你之前不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或是放出“既然如此,那我不干了”这种狠话。
愤怒的一个特征就是,一旦因情绪激动而把它表现出来,它便会让自己更加怒不可遏。但是冷静下来后,人们就会忍不住后悔,“也不是什么值得激动的事情”“早知如此当初就不那么说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激动呢?
愤怒的真面目,其实是人们想要保护自己的“防御本能”。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即将蒙受损失时,就会一下子进入战斗模式,想要去攻击和自己敌对的人。我们变得情绪化的时候,会因为想要一心一意保护自己而看不到别的事情。因此,不要把发言权交给感情,不让感情对自己的行动发号施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特别是要避免在此时做出重要的决定,或是说出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言论。 这时的举动不仅在感情上缺乏说服力,还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外,即便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愤怒,攻击他人也会使自己树敌更多。此时,尽力忍耐才是上策。心烦意乱的时候,不要去做任何事,让这样的状态自行过去。等心情平静下来,再来思考怎样做才更好,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你可以阐述自己立场的正当性,但是把自己的压力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才是当务之急。即便要反驳别人,也要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让自己化身演员,面带微笑地询问对方 :“可以请您告诉我怎样做更好吗?”之后再采取行动吧。
而接下来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