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之标杆
华为创立时可谓“四大皆空”:无政治背景、无资金资本、无核心技术、无专业人才。一个“胸怀大志,一贫如洗”、星火燎原的知识群体,三十余年如一日,持续依托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与狼共舞”,行走于世界高科技刀锋行业,多次濒临死亡,成就了产业报国、服务人类的伟大梦想。
34年前,43岁的国企干部任正非因生意被骗200多万元,无奈之下,和五位身份各异、半生不熟的人,平分股份,共同筹集2.1万元,在深圳南油新村乱草堆中的一个居民楼里,开启了华为艰险的创业之旅。
30多年间,华为艰难闯过了野蛮生长期(1987—1996),铸就“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成功跨过了理性成长期(1997—2005),立志“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安全度过了全球发展期(2006—2011),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诺言;经受了组织变革期(2012—2017)阵痛与洗礼,锻造“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面对美国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华为正经历着反压自强期(2018 年至今),像海燕一样,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发出了“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的怒吼。
30多年来,华为坚持聚焦在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绝不辜负时代慷慨赋予的历史性机遇,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一往无前。
截至2020年底,华为拥有超过1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营业收入从1988年的约400万元到2020 年的约8914亿元, 年 复 合 增 长 率 为46.94%。2010年以前,在全球四家电信设备企业中,华为的营业收入排在最后,当时的前三名是诺基亚、思科、爱立信;2011年首次超过诺基亚;2012 年超过了诺基亚和爱立信,仍落后但接近于思科;2015 年首次同时超过思科、诺基亚和爱立信;2018年首次超越了思科、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家公司营业收入的总和。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首次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二。即使在美国持续打压的情况下,2020 年华为依然保持正向的发展势能。
华为被誉为一家神奇的科技型企业,多次死里逃生、凤凰涅槃。其他人和其他企业是否可以学习华为?任正非说,华为发展没有秘密,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可以学。任正非还说,华为要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未来百年、千年的巨大财富。
多年来,我们疯狂地收集和阅读了华为的大量文件资料,访谈多名华为前高管及骨干员工,研究分析华为 10 年以上年报数据,结合自己管理学科的研究背景和在科技型企业长期担任高管的经历,重新审视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成就《华为经营之道》。
本书试图打通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讲述数据背后故事,
探寻企业价值源泉。
解密华为经营之道,
成就创新创业梦想。
本书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为华为的发展历程,介绍华为聚焦ICT、重塑格局、知识创新和人才团队等,令人叹为观止。第二至第十章为华为的价值之源。这是本书的重点,基于作者创立的华为九章经营分析模型,从投资战略、融资策略、运营方略、分配机制、现金统筹、成本工程、成长逻辑、风险管控和业绩承诺等九个模块,通过50余个指标解析,10年以上财报数据解码,原汁原味分享了华为经营之道,得出了管理启示,弥足珍贵。第十一章为总结,提出九章经营分析模型,对指标进行打分,绘出九章雷达图,得出结论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一是首次全景式解码华为长周期财报数据,系统梳理华为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呈现了华为经营管理“满汉全席”,让非财务背景人士看得懂,为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管理标杆。
二是首次构建华为九章经营分析模型,备置了企业过河的“桥”与“船”,让非财务背景人士学得会,为高管人员经营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科学工具方法。
三是在指标解析、数据解码和经营之道基础上, 输出了二十七条管理启示,让读者既身临其境,透视华为经营管理高明之处,又能借此审视自身,为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高质量管理企业提供了精到的情景体验。
本书面向的读者包括:企业创业者、公司创始人、公司高管、投资人、融资人、债权人、国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高校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