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普拉特的新书的名字,《决策智能:链接数据、行为和结果的新智能》,我想到的是决策智能可以看作人工智能中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之后的第三个阶段,即在复杂问题下,如何提升人和机器的信任度,增强人类与机器智能系统的交互和协作。 大学里的决策科学课程,一般属于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如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Ronald Howard 开辟的决策分析学科。业界的决策智能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包括主要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如麦肯锡,也包括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如亚马逊、微软和阿里巴巴。 我参与的阿里巴巴的现代决策智能,通过推动从人工智能算法(Algorithm)、大数据(Big Data)、高性能计算(Computing)、丰富场景(Domain),到完整生态(Ecosystem)的发展,结合现 代数据驱动的运筹优化、机器学习,以及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和人才,来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正如普拉特的书里提到的,决策智能为运筹学和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及数据科学等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们从传统的基于从数据到预测再到决策,即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tics) 和预测性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的方法,探索了基于从数据直接到决策,即规范性分析(Prescriptive Analytics)的新的方法论,并在实际应用里落地。这些新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说是对普拉特这本书很好的验证和补充。 普拉特的书讨论了决策智能的核心问题:如果今天,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做出了某个决策,采取了某种行动,明天会出现什么结果?这类决策问题对于个人、团队、企业和社会都是个难题。 普拉特从学术界的教授到工业界,既有学术研究的经验,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书提供了简洁、清晰的决策学方法论,为理解和学习决策智能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路径。 姚韬 (阿里巴巴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系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程系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