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揭示了一个久被遮蔽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青年人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而这种倦怠感有逐步扩散的趋势。本书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等,进而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进行考察,并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进行探讨:新经济背景下,“工作”被重新定义,工作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有效解决倦怠等就业问题?
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
“蛰居族”“啃老族”为什么越来越多?青年人为什么越忙越穷?是千禧一代太娇气,还是“996”太残酷?新经济背景下,“工作”是否可以被重新定义?本书内容直击青年人生活痛点,关注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与心理健康,引用大量调研报告与研究数据,对与就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前言 我们并非孤独地倦怠
第1章 迷失:不工作的一代
“窃·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背后
“三和大神”:“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神”
韩国“尼特族”:灰尘一样的人生
日本“蛰居族”:永不结束的青春期
朝阳蒙尘,青年脱轨的危险
“垮掉一代”也能站起来
第2章 怪圈:越年轻越穷,越忙越穷
青贫:从房车蜗居到债务大山
更迭:消失的工作和全新的工作
穷忙,勤奋的悖论
“两怕”:不平等与阶层固化
第3章 闪辞:千禧一代的工作与心灵
职场新人用脚投票
快进人生的必然
别了,铁饭碗
一毕业未必就工作
别让间隔年变味
象牙塔失衡
第4章 倦怠:职场隐形杀手
八小时里被忽略的和被压抑的
都是压力惹的祸?
千禧一代,更易倦怠的一代
永远在线,温柔的数字化杀手
坠入深渊,从倦怠、抑郁到自杀
走出迷城
第5章 反抗与陷阱:青年社畜大逃杀
“996”:数字时代的奴隶制?
零工经济:新型雇佣关系的坍塌
共享员工:共享经济的余晖
斜杠青年,不得已的跨界
居家办公,看上去很美
数字游民的理想与现实
逃离朝九晚五,一个美国青年的乌托邦试验
第6章 未来:新技术和新青年共同塑造的明天
办公室还有未来吗?
人工智能:工作的朋友还是敌人?
消失的边界:数字时代的工作、生活与身份
在不确定世界,稳住自己
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
促销活动买的价格实惠
非常不错的书,一直被工作困扰,要好好看看。
杏仁,椰子油,牛油果,坚果,三文鱼,橄榄油,葡萄籽油,茶树油,花生酱 健康减脂热量比 碳水40%蛋白质40%脂肪20%
很扎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想工作…这本书很有意思,从数字化、工作伦理到存在主义,值得一看。
购书方便快捷,书的质量很好,多读书!
阅氧香融 2020-12-18 08:24:21
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