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伦??雅各布斯(Alan Jacobs)
美国贝勒大学荣誉学院人文学科杰出教授、宗教研究系常驻教师。
著有:《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传》《原罪:文化史》《阅读的神学》。
他关于文学、文化的评论文章广泛刊登于《波士顿环球报》《美国学者》《牛津美国》等。
其代表作《如何再次拿起书》于201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译者|刘彩梅
70后,河南濮阳人,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译有《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小邮差的奇幻之旅》《生活质量疗法》等。致力于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学的推广。现供职于国家开放大学。
比远方更远 2020-05-22
“人是思想的俘虏”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思考”本身—即对“思考”缺乏警醒和宽容(“在思考这件事上我们要比想象的更糟糕”)。从“思考”的核心看,由内而外的层层混同的结构(卡尼曼的双系统、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吸引与排斥的角力、“内环”组织的强化、集群时代的封闭以及处处渗透的隐喻和神话等),已将其重重包裹,几近于使其“一说便错”(对思考行为对“思考”本体的偏离)。而恰恰在这样的不自知状态中,结构化的反驳、对... “人是思想的俘虏”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思考”本身—即对“思考”缺乏警醒和宽容(“在思考这件事上我们要比想象的更糟糕”)。从“思考”的核心看,由内而外的层层混同的结构(卡尼曼的双系统、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吸引与排斥的角力、“内环”组织的强化、集群时代的封闭以及处处渗透的隐喻和神话等),已将其重重包裹,几近于使其“一说便错”(对思考行为对“思考”本体的偏离)。而恰恰在这样的不自知状态中,结构化的反驳、对立、分裂、固化汇聚成了汹汹洪流,湮没了原本“没有目的地、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美好旅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