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序
对律师而言,合同的文字是职业的基础,但功底都在条款文字背后,对投融资合同拆解分析并编辑成册,不是为了几个条款模板,而是希望能梳理合同各方权责关系,通过条款展示交易重点和选项,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投资合同参考书籍。
是为初衷,但也有不可为之处。交易各方磋商条款是个动态的过程,条款相互关联,利益平衡交换及背后的诉求交织复杂,远非释意解读可以覆盖。形成的交易合同文本*终也是商业选择,交易的艺术在投融资的条款阶段,往往超*了技术性的磋商。但对投资条款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无论对投资方还是被投资方,都是需要掌握的工具。
任何合同都承载了相关行业的惯例和体系,对投融资行业的理解也是解读投资合同的重要部分,从投资人到创业者,每一个交易背后都是以市场惯例为起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权益和风险,不同市场环境对条款的选择也有影响。作为投融资交易的律师,我们的解读也依赖于在大量交易的处理过程中积累的行业经验。我们希望本书的梳理能更多地对交易的促成提供参考,而不仅局限于对条款的解读。
从法律和合同专业角度讲,投资交易的安排和合同条款的撰写都具有代表性,可以极大地促进非诉律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投资合同兼顾当前交易和长期权益安排,围绕目标公司,由多个合同主体参与,构成复杂的法人组织结构,并且在不同轮次投资中多方权益叠加累积,复杂但又逻辑工整,自成体系,反映了律师行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专业沉淀,对于专业人员学习理解复杂交易安排有很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近二十年的历程中,百宸律师事务所有幸见证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服务于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全程参与了从*早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专业标准到投融资行业本土化的过程,本书也算是百宸律师团队在这条专业化道路上耕耘的一个方面的总结。
在筹划本书时,*早是有些担心的,汇集模板条款很容易,但对条款做全面解读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对于忙于业务的律师是很大的挑战。从百宸合伙人李甘律师提出出书的想法到如期完稿,尽管有所里律师团队的分工支持,统筹撰写*后都是李律师独立完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像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完成交割的那一刻,互道祝贺后没人再去回顾连续加班不眠的夜晚,过程中的顺利与否,因为还有下一个项目同样紧急。这似乎是个职业习惯,耗体力的事无须多言,我们不知道他为此熬了多少夜,但能感受到的是李律师对每一个细节的专注与重视,对成文出书的责任感,以及一个优秀律师一贯的职业精神和对完美的执着。
*后,谨以此书向创业者和支持创业的所有同行们致敬。陈亦工
序
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曾是实习生。
2012年年初,在刚刚加入百宸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一家以提供风险投资法律服务起家的精品所,但究竟什么是“风险投资”,与它相关的法律条款及法律服务又包括什么,我一窍不通。
入职第*天,我的指导律师发给我一份英文版的Term Sheet(条款清单),这是我们工作中的基础文件之一。那一天我是在查字典和搜法规中度过的。Term Sheet内容精炼又术语堆叠,即便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也未必能准确理解整个条款的含义。没过几天,所里安排一位资深律师带我们这些新兵对Term Sheet重点条款进行逐一的讲解与培训。两个小时的培训我坐得板正,其他律师的讨论我听得认真;我记了些笔记,频频点头,眼神用力,心里却不住地忐忑。
就是这样,一名投融资律师的职业生涯从一份“懵懂”中开始了。
工作实践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项目上遇到问题自己会先去查过往的项目案例,弄不明白了,再去和其他同事讨论。年纪轻脸皮浅,刚开始我还不太好意思打扰资深律师或合伙人,第*时间总会想到隔壁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但有时,两人对同一个问题的意见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这时就只能再去找更资深的同事当“裁判”。在百宸的早期几年,所里年资较长的同事,不管是不是在同一个项目上,几乎都被我“叨扰”过许多遍。那时候我经常会想,要是有一部关于风投交易条款的百科全书就好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一个提问者,也慢慢成为了一个回答问题的角色。项目上的工作内容越核心,直接接触客户的机会就越多,也越容易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顾虑;时间久了,我也会发现客户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共同点。在这个时候,一本针对风投交易条款的百科全书,对于风险投资交易法律文件的学习与适用来说,就有着更加宽泛和深入的意义。
而本书,就是一本关于风投交易条款的“百科全书”。
记得刚入所时,百宸创始合伙人陈亦工律师偶然聊天时提到,希望我们能够对文字和条款保持敏感、专注和谨慎的态度,对于合同中的每一个词都要审慎对待。我记得,那时候他也开过一个玩笑,即“如果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律师,大概率将会对文字失去‘创造性’(或‘不确定性’)的控制,也许将来无法再成为诗人或文学作品的作家”。当时一笑了之,现在想来,确实如此。本书中并没有分析和解析合同条款语言的优美和恰当性,而是从准确、严谨和实务的角度,结合百宸深厚的业务背景与项目经验,归纳整合了每一个条款在法律和商业上的博弈。
弗兰西斯·培根(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法学家),其著作的《学术的伟大复兴》一书中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以及归纳的方法理论。本书虽然只是讨论合同条款以及法律条款的适用,但也希望能够基于一点学术的心态,对我们过往接触过的广泛的风险投资合同条款进行归纳性的整合和解读。
受书稿篇幅所限,我们将本书的重点聚焦在了风险投资交易中*为核心的三份文件——投资意向书、增资协议和股东协议。引用文本均出自百宸在项目中惯常使用的文件模板。为了尽可能地使本书内容完整并兼具实用性,我们将对上述三份文件展开逐条讲解,力求在条款解析中去粗存精,同时融入作者多年积累的实务经验。在条款范例部分,则会基于交易参与方的不同立场就个别条款列举不同的条款选项,供读者比较学习条款变化。
总之,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对风险投资业务的参与者(无论是从业者、好奇者还是好学者)提供一定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引与参考。
特别地,针对那些准备引入风投机构的创业者而言,如果对于投资人提供的投资条款一筹莫展,本书应当是一份不错的指南。书中针对投资意向书部分的解读相对浅显,可使初次接触风险投资的创业者对这一类交易的投资条款设置、优先权安排等有一个基本而全面的认识。
本书中针对增资协议和股东协议的逐条解析则更偏重于技术细节,这部分内容也是对投资意向书条款解读的进一步细化,同时兼顾不同轮次投资人的权利安排和协调问题。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对投资机构的初级从业人员以及拟从事投融资领域的法务人员和律师有所帮助。
但需要说明的是,合同条款是交易中各方商业诉求与*终妥协的结果。实践中形成的合同文本应基于商业谈判结果和交易方需求而确定,并不存在固定统一的形式。因此,本书中的讨论以及条款示例仅针对一般交易中较为惯常出现的争议点。在具体项目中,还需请读者们基于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本书得以面市,要感谢百宸同事们的大力支持。谢谢王玉治、蒋林、蔡犇和雷驰为本书献计献策并参与编写部分内容,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条款时格外欢脱有趣;感谢百宸的合伙人邓华律师、靳志梅律师和何欣律师对书稿内容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我的同事幸佳囿花费大量时间协助我整合文稿。*后,若不是因为百宸创始合伙人陈亦工律师的支持和鼓励,这本书根本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因经验与时间所限,本书内容中如有疏漏或任何不妥之处,还望雅正。
jdwswang 2020-04-21 18:26:32
推荐!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