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久根达郎,生于1944年,日本小说家、随笔作家。中学卒业后即进入古书行业,并于1973年独立经营旧书店“芳雅堂”。1992年获讲谈社散文奖,1993年获直木奖,2016年出任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作为日本旧书行业代表人物,其作品入列热门日剧《古书堂事件手帖》参考书目。
《给作家标个价:旧书店的文学论》是作者出久根达郎以旧书店经营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视角审视文学作品的一本小书,从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太宰治、寺山修司、宫泽贤治等二十四位日本著名作家的珍本在旧书市场的行情切入,讲述了丰富的文坛掌故、书店逸闻和个人阅读体悟,并思索了文学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
出久根达郎,生于1944年,日本小说家、随笔作家。中学卒业后即进入古书行业,并于1973年独立经营旧书店“芳雅堂”。1992年获讲谈社散文奖,1993年获直木奖,2016年出任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作为日本旧书行业代表人物,其作品入列热门日剧《古书堂事件手帖》参考书目。
◎旧书店老板与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视角
《给作家标个价:旧书店的文学论》作者出久根达郎自少年时便就职于旧书行业,而后创立旧书店;曾获直木奖、讲谈社散文奖。既是经验老道的古书店老板,又是品味独到的文学读者。在本书中,作者以沉潜旧书行业五十余载的深厚阅历和平实晓畅的文风,融合个人体悟,与读者探讨:什么样的文学应该保留,什么样的文学消失?作家、读者、旧书商,究竟是谁决定了旧书的价格?
◎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家
本书涉及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山本周五郎、川端康成、太宰治、寺山修司、宫泽贤治、永井荷风、乱步江户川、樋口一叶、夏目漱石、直木三十五、野村胡堂、泉镜花、横沟正史、石川啄木、深泽七郎、坂口安吾、火野苇平、立原道造、森鸥外、吉屋信子、吉川英治、梶井基次郎,共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家珍本的书店际遇。每位作家各成一章,各有侧重。
◎近百帧珍本书影,二十四张Q版人像
作者挚友、资深旧书店经营者友情提供精美插图,涵盖初版书、禁书、知名设计师作品,为读者拂去岁月尘埃,揭示旧书之美。
◎业界名人诚意推荐
李长声、谢其章、止庵、韦力、史航、胡同、苏枕书等作家、学者、藏书家、旧书业从业者真诚推荐。
1 司马辽太郎 | 龙马的价值
2 三岛由纪夫 | 腰封的价值
3 山本周五郎 | 笔名的杰作
4 川端康成 | 蔷薇和少女
5 太宰治 | 老年太宰粉丝
6 寺山修司 | 如“风”
7 宫泽贤治 | 祈求“无上道”
8 永井荷风 | 情色的勋章
9 江户川乱步 | 少年侦探团的夏天
10 樋口一叶 | 钱是毒药
11 夏目漱石 | 鸡蛋和白薯
12 直木三十五 | “直木奖”的主人
13 野村胡堂 | 无钱平次
14 泉镜花 | 盆栽的松树
15 横沟正史 | “诅咒之塔”的秘密
16 石川啄木 | 卖掉全卖掉
17 深泽七郎 | 祭楢山
18 坂口安吾 | “我”出现的次数
19 火野苇平 | 河童的咒语
20 立原道造 | 书之梦
21 森鸥外 | 方眼图的发明
22 吉屋信子 | “少女”的世界
23 吉川英治 | 可耕种者甚多
24 梶井基次郎 | “父亲”的升华
后记—实惠作家论
文库版后记—后来的价格
附 录 书刊及文章中日译名对照表
我又来霸占评论席了。非常有趣!不仅有作家们的八卦逸闻,还从中捕获了一些选题(最终不打算做了,但有些真的不错);作者本身也是文笔家,故而文章流畅生动,译得也不错。此外,本书对二手书从业者应该也会是很好的参考书。而读者们最厌恶的腰封啊,若干年后那书成了稀罕品,有无腰封的差距可就是数倍差价或一个0那么多了。。(所以续篇会引进吗
喜欢逛神保町的可以读一下,作者作为书商和文学爱好者的心得,再加些文人趣事,可以按图索骥下
在《给作家标个价》里,出久根达郎以旧书店老板和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身份,轻松诙谐、平实晓畅地记述了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家珍本与书店的际遇。每位作家各成一章,各有侧重。 这是一本有“迷书情结”的文学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好书~
很有趣~
黑伞 2019-08-29
上午收到书,兴致盎然地读了目录中几个自己喜欢的作家的相关内容,觉得很有意思。我最早得知一些和旧书有关的事,还是从董桥的散文集《今朝风日好》里,后来又看了被称为爱书人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但从旧书店从业者的视角出发而写到旧书市场状况,又能兼顾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趣味性和信息量的,这还是第一本。作者有一个观点很不错,他说研究“书志学”,对相关学者及研究者而言自然是必修的,但作为像他这样的旧书从业者来... 上午收到书,兴致盎然地读了目录中几个自己喜欢的作家的相关内容,觉得很有意思。我最早得知一些和旧书有关的事,还是从董桥的散文集《今朝风日好》里,后来又看了被称为爱书人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但从旧书店从业者的视角出发而写到旧书市场状况,又能兼顾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趣味性和信息量的,这还是第一本。作者有一个观点很不错,他说研究“书志学”,对相关学者及研究者而言自然是必修的,但作为像他这样的旧书从业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必修的呢?只不过不拿学位罢了。研究者是通过论文的方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而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从收购,整理,定价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则是他们的的研究成果,虽然表现形式不相同,但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所以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其实非常多,从版本学,到作家们的笔名学,包袱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