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我看了一本颠覆20年人生认知的书,叫作《穷爸爸富
爸爸》,书里面讲到了一个关于老鼠赛跑的故事。故事里的老鼠被比喻成终身辛苦工作赚钱的人,只知道用时间来换钱,但随着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系列事情的发生,发现再怎么努力工作,赚到的钱都不够用。就像老鼠掉进了陷阱,怎么跑都跑不出这个怪圈。
作者罗伯特??清崎说,有两种致富的方式可以不让人成为那个陷入怪圈的老鼠:一种是投资;一种是经营企业,建立一个自己会赚钱的系统。
我把这句话深深印在了脑海中,当时就想,我未来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赚钱系统,不要像那只可怜的老鼠。
于是,大学毕业一年后我开始正式创业,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和背景,我对经营企业也只有模糊的概念。当我想在上海开店时,全家人都反对,尤其是我爸,觉得我放着外企的工作不干偏去做什么小生意,脑子简直是坏掉了。
可是我那时候主意已定,十头牛都拉不回,一股脑就把钱全部用来付店租和进货,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创意家居生活馆。结果没想到,因为方向不错,选品也够准,第一天就门庭若市,3个月就收回了第一笔投资。
当时的我自信满满,梦想着快速开多家连锁店。于是,两年内我一共
开了3 家连锁店。要知道我是在北京上的大学,对于上海几乎完全陌生,
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做成这样也算不错了。
可是没想到,当我开始雇人开店之后,根本不像当初自己做的时候,
生意开始一落千丈,店铺开始赔钱。我很纳闷:“为什么还是同样的东西,
不同的人却卖不出去呢?”我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扭转局面,于是心
灰意冷,一下把3 家店全部关掉了。
虽然有事业未成的很多遗憾,但这次创业经历却弥补了我没有商科背
景的不足,让我对商业有了感性上的认知,对商业类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接着我又做了一个小创业项目,在全球最大的手工网站Etsy 上开了一
家设计师网店,出售原创手工作品和电子教程。
没想到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非常不错,直到后来我不做了,好几年内
还一直有美元收入进账。
也正是那个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国外有意思的先进互联网模式,开始
对商业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经历了这两次创业项目之后,我更想去学习管理。本来想去商学院读
MBA,后来意外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亚太EMBA 课程中国大陆区经
理,负责国内市场。学习该课程的学员大多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创
始人或高管。
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差事,不但有机会去旁听价值50 多万元
学费的课程,还能近距离跟那些企业家沟通,了解他们成功背后不为常人
所知的秘密。
在商学院工作了几年后,我喜欢上了教育行业,但觉得不过瘾,我希
望能亲自操盘教育培训类的项目。正好一位前同事帮我引荐了诺亚财富新
成立的子公司以诺教育的董事长,也就是我后来的直属老板,他是一位成
功投资过6 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后来我顺利进入这家纽交所上市公司旗
下的初创教育公司。
公司当时几乎什么产品都没有,我如愿以偿从零开始成功做了十几个
产品,包括几天的短期投资类课程、十几天的海外游学项目以及为期近一
年的创业类学习项目。尤其是2015 年开始,我专门负责创业营产品,这可
以算作迷你版的商学院课程了。通过操盘整个项目,我对创业也有了更深
的感悟。
我发现,其实创业、投资和很多技能一样,都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
才能不断精进。
至此,我一共经历了两次个人创业、一次上市公司的内部创业,拥有
了8 年商业教育领域的经验。2018 年我正式辞职,跟合伙人(一位天使投
资人)一起创办了咨询公司,开始第三次创业,主要服务于天使融资后成
长期的企业,为他们提供商业模式以及股权架构设计、战略规划等相关的
咨询培训服务。与此同时,我开始研究个人商业模式,我坚信未来是个体
崛起的时代,将会有更多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事业,活跃于商业市场。
我在公众号上分享了这些关于个人创业领域的内容后,获得了不少关
注,得以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个体,了解到他们的发展现状与困惑。
结合自己十几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商业理论的研究,以及与群体的
深度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我总结出了一套个人价值变现的体系和实践方
法论,写出了本书,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梦想尤其是有技能的个人实现价
值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