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2013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6-07-09 21:20:42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ISBN:9787536071377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
  1986年4月26日,史上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这是史上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作者简介

  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她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编辑推荐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力作,中文版首度正版引进,根据作者全新修订的完整版翻译。

当今世界文坛绝不可忽视的作家,入围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决选名单。曾获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

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人类史上超恐怖的科技悲剧,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经历过这种事,我们如何相爱?

台版译名《车诺比的悲鸣》

海报: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下载地址

序言

  白俄罗斯没有核电厂。苏联境内最接近白俄罗斯的核电厂,北边是伊格那林斯克核电厂,东边是斯摩棱斯克核电厂,南边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都使用苏联设计的旧式石墨水冷型反应器。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切尔诺贝利核灾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
  对于一千万人口的小国白俄罗斯来说,那是国家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军队摧毁了白俄罗斯境内六百一十九座村庄,切尔诺贝利灾变则让该国失去四百八十五座村庄和居住地,其中的七十座永远埋在了地下。战争时,每四个白俄罗斯人中有一个人死亡;今天,每五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住在受辐射污染的地区,总数为二百一十万人,其中七十万是儿童。辐射是白俄罗斯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受害最深的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区,死亡率比出生率高了百分之二十。
  这起灾变一共释放了五千万居里的放射核素到大气中,其中百分之七十降落在白俄罗斯,该国有百分之二十三的领土遭到铯-137污染,辐射量超过每平方公里一居里。乌克兰则有百分之四点八的领土受污染,俄罗斯是百分之零点五。一千八百多万公顷耕地的辐射量超过每平方公里一居里,总共有两千四百公顷的土地无法耕作。白俄罗斯森林遍布,但是百分之二十六的林地以及普里皮亚季河、第聂伯河和索日河周围很大一部分湿地都遭受辐射污染,永久存在的低剂量辐射导致罹患癌症、智力不足、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突变的人口逐年增加。
  ─白俄罗斯百科全书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罗马尼亚都检测到高剂量辐射。四月三十日,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五月一日、二日,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希腊北部,五月三日,以色列、科威特和土耳其,也陆续检测到辐射。辐射粒子飘散到全球:五月二日,日本,五月五日,印度,五月五日、六日,美国和加拿大,都陆续检测到辐射。不到一个星期,切尔诺贝利就成为全世界的问题。
  ─《切尔诺贝利灾变的影响》,明斯克,
  萨哈罗夫国际辐射生态学学院
  目前用石棺封住的四号反应炉炉心,仍有大约二十吨核燃料,没有人知道里面的情况究竟如何。
  石棺制作精良且构造独特,圣彼得堡的工程设计师也许该感到自豪。但是石棺并非在反应炉现场由人力所建,板块是借助机器人和直升机搭建的,因此一开始就有裂缝。根据数据显示,现在总共有超过两百平方米的漏洞和裂痕,放射性粒子持续外泄……
  石棺会不会崩塌?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至今我们仍无法进入石棺或接缝处检视。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石棺崩塌,后果会比一九八六年严重。
  ─星火杂志第十七号,一九九六年四月

目录

历史背景001

序幕
孤单的人声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们为什么记得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029
一生写在门上的人036
回来的人039
辐射长什么样054
没有歌词的歌058
三段关于家园的独白059
祈祷时才真切展现自己的灵魂069
士兵合唱曲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预言092
月光下的风景096
耶稣死亡时牙痛的人098
关于一颗子弹的三段独白104
生活中为何不能没有契诃夫和托尔斯泰112
战争电影117
大叫126
新国度127
书写切尔诺贝利136
谎言和真相143
人民的声音154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伤

我们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168
铲子和原子172
测量180
可怕的事总是悄悄发生183
答案191
回忆194
对物理学的热爱197
昂贵的萨拉米香肠203
自由与梦想平凡地死去206
死亡的阴影213
畸形的婴儿219
政策222
苏联政府护卫者的独白228
指示230
人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234
我们为什么爱切尔诺贝利242
儿童的声音247
孤寂的声音253

后记269

短评

  • 思郁 2015-10-01

    “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中文名能不能别这么翻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尼玛,这又不是爱情小说,误导读者。

  • 拂子介 2014-10-17

    读着读着就喉头哽咽

  • 凯风 2015-10-23

    谁来书写和记忆我们的1960?

  • Scorpio|千寻 2015-10-24

    我一直以为切尔诺贝利在俄罗斯。我以为那是无人区。我以为就算最严重的事故,只要封锁那片土地就可以将核危险值降低至最低。我以为照片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然而,我花了一个星期才看完这两百多页的文字。黑暗、压抑、恐惧、独裁、世界末日。切尔诺贝利事故有8吨多强辐射物泄露,所不知道的是,石棺之下还有200吨核原材料!我们同情切尔诺贝利人,他们见过他人未知的事物,但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变成切尔诺贝利人。我们现在何尝又不是切尔诺贝利人呢?同样的政府同样的意识形态,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天灾人祸,又何不是一个个小小的切尔诺贝利呢?从来没有想过还会有这样一本纪实文学,能深深震撼我,揪心,我真实地感受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却继续着我的悲伤。

  • 沉歌 2015-12-15

    “我告诉你,这里没有英雄,没什么值得书写”。真正不可挽回的灾难都是人为的。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