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岩: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曾在中国文化论衡、雨露风等期刊发表《“映日荷花别样红”——女性意识分析》《大曲新考》多篇文章。古代文学典籍、现当代文学名著整理工作,以整理出版《商君书》《世说新语》《智囊》《传习录》等国学经典及《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等现当代作品。
科举制度是隋唐至清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考试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有诸多学子参与乡试、会试、殿试等各级考试。其中,殿试高中di一名者便称为状元。朝廷通过殿试策问,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等问题,以简策问难,征求对答,用来考察应试者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政务的理解能力。本书精选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成集,将繁体字化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通行简化字,根据现代标点符号用法统一进行了标点,方便读者阅读这些殿试文章,汲取知识。
牛宏岩: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曾在中国文化论衡、雨露风等期刊发表《“映日荷花别样红”——女性意识分析》《大曲新考》多篇文章。古代文学典籍、现当代文学名著整理工作,以整理出版《商君书》《世说新语》《智囊》《传习录》等国学经典及《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等现当代作品。
1.50位状元,一册尽览:唐宋元明清,收录50位状元的殿试文章!繁体转简体,阅读无障碍。
2.想知道古代学霸是如何炼成的吗?本书为你梳理唐宋元明清各朝科举制度,从考试科目、考生来源到考试步骤,揭秘古代“高考”的奥秘!
3.满腹经纶。透过状元的殿试文章,直观感受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经史造诣和超凡才华,启迪智慧,提升自我!
4.以字为镜,照见时代:透过状元的殿试文章,窥见千年治国的智慧与谋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5.包罗万象,博古通今:从引经据典到时务解析,从人伦教化到自然科学,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治学风尚,带你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6.精致装帧,享受阅读:封面采用特种纸,手感细腻;内文双色印刷,版式清晰,阅读体验极佳!
科举制度是隋唐至清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自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止科举考试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有诸多学子参与乡试、会试、殿试等各级考试。其中,殿试高中di一名者,便称为状元。殿试题型经过了从策问到诗赋,再由诗赋转回策问的变化过程,文体也经历了从骈文到律赋、律诗,再到散文的变化过程。北宋时期,在王安石变法以后,废除了诗、赋、论三题,取而代之的是重视现实的时务策论。朝廷通过殿试策问,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等问题,以简策问难,征求对答,用来考察应试者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政务的理解、处理能力。
状元殿试卷的内容博古通今,包罗万象,其中涉及的不仅有历史典故、时事政务,还有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识。但其形制决定了它侧重于政事的特征,展现的是应试者对当时政治的关注,对儒家传统之学的研究。文章中多是应试者对历代兴衰经验、教训的解析,对社会上一些不公之事的无情揭露等,字里行间充溢着中国古代优秀士子的报国热情和满腔豪气。尤其是在国家艰难时刻,某些状元的殿试卷,更是慷慨陈词,不乏治国、安邦的良策,体现了他们的卓绝才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书收录了50位状元的文章,因为命题作文和平时的写作有所不同,在考场上所写的作文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通过对状元殿试卷的研读,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功底,以及相当的文章才华和经史造诣。
本书精选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成集,补充标点符号,进行断句注释,方便读者阅读。因为时间间隔越远,文本辑录的难度就越大,且唐宋时期留存的资料较少,明清的保存较为完整,获取较容易,因此书中选取的篇目亦有所区别。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文章,使读者一窥中国科举制度的概貌。由于编者能力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唐
张昌龄002
吴师道004
张柬之013
冯万石020
陶 翰022
李 琚024
丁 泽026
黎 逢028
王 储030
尹 枢032
贾 稜034
宋
王 曾040
宋 庠042
郑 獬044
许安世046
黄 裳048
汪应辰058
王十朋068
陈 亮088
文天祥096
元
张 益120
李 齐123
明
吴伯宗130
丁 显136
曾 棨139
马 铎156
李 骐161
林 震166
商 辂169
吴 宽175
钱 福184
杨 慎192
杨维聪200
茅 瓒209
赵秉忠215
文震孟222
清
史大成232
缪 彤237
韩 菼241
归允肃247
王式丹252
王世琛257
陈德华261
戴衢亨266
汪如洋273
钱 棨279
陈继昌285
洪 钧292
张 謇298
刘春霖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