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极为宝贵的资产之一。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产品、资本,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本书旨在为那些希望深耕数据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的方法论。
为何写作本书
自2015年提出“数字中国”概念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目标与任务,以及“2522”的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数据被列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要素的特殊属性要求加强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本转化,以数据驱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变革。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推进,旨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尽管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已经拥有大量数据,但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面临的痛点。数据价值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开发数据产品,这涉及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应用等多个环节。企业需要通过数据产品开发,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进而实现数据的资本化。数据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能够释放数据价值,还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
在这一背景下,本书应运而生。当前市场上关于数据产品开发的系统性指导书籍较为稀缺,而企业和组织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行业经验,结合新的行业趋势,系统地探讨了数据产品开发与经营主题,以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推进数据产品开发,通过数据产品化路径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本书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的数据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帮助企业解决数据价值化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数据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本书将指导企业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到应用等方面,全面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2.8%。
本书还旨在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战略的成功。通过深入探讨数据产品从开发到经营的全生命周期策略,本书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数据产品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推动数据产品的创新和应用。
数据产品通过提供工具和服务,支持数据的标准化、资产化、市场化,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例如,通过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产品可以促进数据的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实现数据价值的发现和流通。同时,数据产品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数据管理能力,优化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从而提升数据要素的市场竞争力。数据产品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商品,发挥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是连接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的桥梁。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8%。
总之,通过本书,读者将系统地了解数据产品从开发到经营的全生命周期策略,掌握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进行数据产品的资产化运作,从而帮助企业全面释放数据的财务价值、业务价值、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书创作过程
2024年初,全球数据资产理事会(DAC)总干事林建兴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事业部的负责人杨福川达成战略合作,拟共同策划并出版一系列数据资产方面的图书。本书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林建兴作为组织者,邀请来自各领域的多位数据专家参与写作,由钱勇领衔。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出版社与作者团队每2周都会召开一次线上沟通会。此外,钱勇、项灵刚、林建兴等几位核心作者先后在长沙、厦门等地组织了3次闭门审稿会,对书稿的内容、结构、逻辑、方法论和案例等进行反复推敲和打磨,很多内容经过了多次重大调整甚至重写,目的是尽可能为读者呈现更好的作品。
整个创作过程中,作者们不仅是合作伙伴,也互为良师益友。我们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提炼为方法论,以书稿形式传递给读者。本书不仅是数据产品开发的指南,更是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
本书的写作分工如表0-1所示。
表0-1 本书的写作分工
章节 分工
第1章 钱勇、项灵刚
第2章 于冰冰、邱国良、王巧净
第3章 项灵刚、王巧净
第4章 钱勇、项灵刚、孙少忆、于冰冰
第5章 项灵刚
第6章 钱勇、魏战松
第7章 钱勇
第8章 钱勇
第9章 项灵刚、林建兴、邱国良
第10章 钱勇、简伟光
第11章 林建兴
第12章 林建兴、祁鲁
第13章 林建兴、祁鲁
本书的统稿工作主要由钱勇、项灵刚和林建兴共同完成,于冰冰和简伟光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统稿。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以下几类读者:
政府及公共组织相关人员、数据领域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数字政府领域负责人。
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IT人员,特别适合CEO、CFO、CIO、CDO、CTO、IT总监、财务经理、数据负责人等阅读。
数据产业从业者,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开发人员。
对数据产品、数据资产化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本书内容特色
本书共13章,分为数据产品基础、数据产品开发、数据产品实践、数据产品经营四篇,全面介绍了数据产品开发与经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涵盖了从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到数据资本的完整知识体系,从方法论到实践,呈现了数据产品开发与经营的全貌。
本书具有五大特色:
系统性:本书从数据资产政策、数据资源治理、数据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到数据产品经营、数据资本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系统性的布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数据产品的各个环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
专业性:本书对数据产品开发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出大量的方法论,并对数据产品开发提供了专业的见解,方便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实践。
实用性:无论是数据产品设计方法还是运营策略,书中都提供了可操作的步骤,读者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原创性: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产品高速动车组模型、数据产品的FBUS价值模型、数据产品设计五步法,并给出了在数据产品运营、数据投行、数据资产通证化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前瞻性:本书对未来的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洞察和趋势分析,尤其对数据产品交易、数据资产运营、数据资本创新领域进行了深刻阐述,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
读者可以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从了解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学习数据产品开发与经营的方法论,之后再学习数据资产化实践。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直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资源和勘误
鉴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数据产品开发和经营领域知识更新迅速,本书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够准确之处,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指正书中的错误或不足,以便我们不断完善和提升。
致谢
感谢所有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事、朋友、家人。特别感谢那些在数据产品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前辈和同行,正是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感谢全球数据资产理事会组织、发起本书的编写并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感谢我们自己—本书作者的不懈努力,从2024年五一深夜到中秋凌晨,我们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部作品。在长沙、厦门的3次线下闭门统稿,以及多次线上交流研讨中,我们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可以说,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本书的人,他们的期待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期待在未来我们一起携手创造数据产业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