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拓朗
传达力研究所所长。世界知名企业争相邀请的写作与沟通导师。
资深商业撰稿人、超级畅销书作家。深耕写作与沟通领域29年,累计完成3600余次深度访谈,为50余家知名杂志供稿。代表作有《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九宫格写作法》《好好接话》等。
在AI技术重构职场的当下,数据整合、文案生成等传统技能正被机器快速取代。企业若将理解力“外包”给AI,可能陷入协同崩溃的困境;职场人若缺乏对信息的深度咀嚼,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落地为有效决策。理解力,正成为人类在认知革命中锚定自我价值的“定海神针”。它不仅是解码复杂信息、洞察本质的能力,更是避免误判风险、驱动高质量行动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提出精准理解的3大步骤:
第一步,输入信息,通过扩充词汇量、倾听与主动阅读构建“脑内图书馆”;
第二步,建立“干—枝—叶”框架,从主题到细节逐层拆解,避免陷入碎片化误区;
第三步,批判性思考,以多元视角破除认知偏差,不断追问“这样理解真的正确吗”。
在数字文明的浪潮中,本书将带你锻造理解力的人性火种,不仅助你在信息洪流中抓住1%的本质,更让你在AI无法触及的领域——深度共情、创造性洞察与价值判断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理解者。翻开这本书,开启从“知道”到“真知”的认知进化之旅。
山口拓朗
传达力研究所所长。世界知名企业争相邀请的写作与沟通导师。
资深商业撰稿人、超级畅销书作家。深耕写作与沟通领域29年,累计完成3600余次深度访谈,为50余家知名杂志供稿。代表作有《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九宫格写作法》《好好接话》等。
推荐序一 在 AI 重构的职场中,理解力是人类最后的护城河
汤君健
茂诺咨询创始人
《科学用人》《带团队的方法》作者
当我在战略研讨会上看到 AI 同步输出会议纪要时,当我看到员工开始用 DeepSeek 输出一份管理咨询计划书时,当我又一次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分析报告里的洞察击中时,作为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我意识到此刻我们正站在人类与 AI 能力分野的关键节点――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数据处理、文案撰写、信息整合能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机器接管。
我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才是未来最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在读了山口拓朗的这本《精准理解力》后,我认为我找到了答案――一份职场人最珍贵的生存法则:在认知革命的洪流中,理解力是锚定人类价值的定海神针。
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当算力成为基础设施,理解力才是稀缺资源。
在咨询实践中,我们见证过太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陷阱。某零售企业曾斥资千万引入智能决策系统,却在三个月后遭遇部门协同崩溃。根本症结在于管理层将理解力外包给 AI,丧失了信息解码能力。这正应和了书中强调的“输入信息、按顺序理解、批判性思考”的三个步骤,当员工停止对信息的深度咀嚼,喂到嘴边的算法再先进都会沦为空中楼阁。
同样,在近期给一家五年业绩增长十倍的企业交付的领导力发展类项目时,我们发现高潜人才的分水岭往往就是理解力的差异。缺少理解力这个内功,即使学了再多管理的工具、沟通的招式也于事无补。没有理解力,管理者无法基于事实获得正确的信息,理解不了复杂的状况,最终没有办法进行高质量的决策。这些都是 AI 所无法替代的。
另一方面,职场人要学会拿起 AI 的矛,守好理解力的盾。
以我自己为例。二十年前我自己刚入职场,作为宝洁公司的一名销售,最开始是用纸张记录零售终端情况,回到公司再汇总成表。一两个月后公司对于生意的变化才有察觉。后来我经历了平台电商爆发期、自己创业做过移动互联网,见证了信息的及时性从月到分钟级、辅助工具从纸张到手机移动端的飞速进步。在每个巨变的时代,如鱼得水的都是善用工具的那一拨人。而用好工具,会用工具,底层能力还是理解力。
站在人机协同的认知前沿重读这部作品,更能体会作者无意间穿越时代的洞察力。当技术加速解构传统能力体系时,山口拓朗为职场人指明了一条进击之路:在信息的汪洋中锻造理解力的定海神针,用理解力之盾守护自己的职场之路。――机器可以计算世界,唯有人类能理解世界。这种理解力的精进与传承,终将成为数字文明时代最珍贵的人性火种。
如何提升理解力,本书给了 13 个实用技巧和 8 种深化理解的方法,行文的风格事无巨细、娓娓道来,此处不再赘述。在推荐序的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职场新人。曾经有一位咨询顾问和我感慨地说过这么一个观点:“真相就像空气,职位越高越稀薄。”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他又一次因为某客户 CEO 的一个违反常识的判断而生气。所谓“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身居高位的高管们,很多时候凭经验做出的判断,只不过是赶上了好时代罢了。放空、归零,一起抓住事务的本质,回到理解力,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推荐序一 在 AI 重构的职场中,理解力是人类最后的护城河
推荐序二 掌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自 序 跨越“自以为理解”的障碍
前 言 一切行动都始于理解
第1章 拥有让你快速抓住 1% 的本质的精准理解力
你了解实现精准理解的关键吗
扩充自己的“理解之匣”
理解事物的 4 种主要方式
做到精准理解的 3 个步骤
修正认知偏差,让你的视野更广阔
精准理解的步骤1,向“脑内图书馆”输入信息
词汇量的大小决定理解力的高低
理解语境,体会“言外之意”
学会倾听,将注意力转向对方
阅读纸质书,保证已知信息与新信息比例为 7 ∶ 3
通过小说和电影,把被动享受变为主动解读
精准理解的步骤 2,按照“干―枝―叶”的顺序进行理解
养成时刻把握主题的思维习惯
13 个技巧,快速提升理解力
精准理解的步骤 3,用批判性思考加深理解
主动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免落入逻辑陷阱
8 种方法,让理解更加深入
工作中必须理解的 10 个对象
理解目的,从根本目的出发进行思考
理解主题与概念,在沟通中掌握主动权
理解系统,捋顺整个工作流程
理解理由,多问一句“为什么”
理解背景,找到事物背后潜藏的信息
理解前提,明确事物成立的先决条件
理解现状,给出恰当的处理方案
理解风险,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
理解职责,清晰划分职责边界
理解行动,避免贸然行动带来的麻烦
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个人
用理解力助力正确的决策
表达是理解的具体表现形式
理解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激活理解的动机
检验他人的理解程度
创造积极向上的合作氛围
遵循赋能者行动手册
吸引力是赋能者高绩效的秘密
用价值感激发吸引力??
用信任创造吸引力
警惕负能量者的巨大冲击
利用“冻结时间”重新思考
一边表达,一边更新理解
理解不代表认同
后 记 解锁理解力,打开个人成长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