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奥米· 波洛克 (本书作者)
娜奥米·波洛克(Naomi Pollock)是一位美国建筑师,围绕日本设计与建筑写作。作品见诸太平洋两岸的多种出版物,包括《A+U》、《居住》(Dwell )、《Kinfolk 四季》、
《卷宗Wallpaper *》和《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 )。此外,她还著有《现代日本屋》《日本制造:100 种新产品》《Jutaku:日本住宅》《藤本壮介》等多本书籍。2018 年获选进入美国建筑师学会“院士团”(College of Fellows)。
金井政明(专文作者)
金井政明(Masaaki Kanai),1957 年出生,现任良品计划株式会社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职业生涯始于西友百货。1993 年加入良品计划,成为该公司销售主力部门——家居用品事业部的负责人,多年来为良品计划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之后作为常务董事和销售总经理,成功领导了公司的结构改革。2008 年2月被任命为社长兼代表董事,2015 年5月至今担任董事会会长兼执行董事。他任职于西友时就开始参与无印良品品牌的建设与销售,正在努力实现整个良品计划集团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森仁史(专文作者)
1949年出生的森仁史(Hitoshi Mori),曾任金泽美术工艺大学工艺设计史教授(2009 — 2017)。在担任松户市教育委员会艺术项目策展人期间(1984 — 2009),组织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展览,细致介绍了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在1920 年代日本设计的早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日本“手工艺”的现代性:作为美术与设计的基础》(2009年)、《日本的现代性:剑持勇和他的世界》(2005年)、《“美术”理念的重建》(2017年)。通过这些书籍,他以日本特有的“工艺”传承为核心,持续构筑着从1920年代到1970年代的日本设计史。他还主编了《读者:日本现代设计》系列1 — 3 辑(明治、大正、昭和,2007 — 2010)。他对于工艺的兴趣,在于挖掘它作为前现代艺术概念的独特承载物,是如何无缝地演变成一种现代艺术技艺和产品设计,以及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是如何受到了日本精神的影响的。他策划并组织了“表现主义运动在日本”大型巡回展(2009 — 2010),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证明了日本表现主义并非盲目追随西方,而是产生于这个岛国本身。
岛崎信 (专文作者)
岛崎信(Makoto Shimazaki)1932 年生于东京,1956 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1958 年成为日本第一个被派往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研修生,跟多位丹麦大师学习家具设计。岛崎信认为,这段早期的快速成长经历,让他的一生都对椅子的设计与研究满怀热情。回到日本后,他成为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授,教授产品、家具和室内设计课程。他收藏了200 多把当代椅子,包括国产的和进口的,都被安置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图书馆里。岛崎信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写作、技术合作、设计项目等活动,积极推动着日本与北欧之间的设计交流。
滨田真司(专文作者)
滨田真司(Shinji Hamada)的祖父是日本民艺时代的著名陶艺家、荣获“人间国宝”殊荣的滨田庄司(Shoji Hamada),他不仅向真司传授东方艺术,如日本传统茶碗蕴含的美,也向真司介绍了伊姆斯椅等西方现代设计。滨田真司先后在千叶大学获得工程学士(1983年)和工业设计硕士(1985年)。毕业后进入丰田汽车公司,从事各种设计工作,2011 年成为丰田汽车博物馆馆长/副馆长。2019年被任命为巴黎日本文化之家协会秘书长,负责将日本文化介绍给西方,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玛蒂尔达· 麦奎德(专文作者)
玛蒂尔达·麦奎德(Matilda McQvaid)是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的代理策展总监,之前则是这家博物馆纺织品展品负责人。她负责策展,经常与其他史密森尼博物馆合作开展项目。她组织过多个在国内外备受好评的建筑和设计展,并撰写相关书籍,包括《极端织物:为高性能而设计》(2005年)、《色彩的移动:索尼娅·德劳内的艺术与时尚》(2011年)、《工具:扩展我们的触角》(2014年),以及《自然—库珀·休伊特设计三年展》(2019 年)。她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了15年,策划了30多个展览;同时也是一位在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的杰出作家和编辑,编写过许多文章、书籍和展览手册。
译者简介:
王昉,资深媒体人,长期服务于国际新闻机构,曾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任职,现任《财富》(Fortune)中文版上海执行主编。长期从事财经、人文、艺术类热点事件及人物的采访写作。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于纽约大学获得财经新闻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