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前 言
写作动机
2017年,我在负责UC浏览器部分内核工作时,为了解决前端测试的问题,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借助计算机视觉和其他算法模型能力,我在UI的还原质量、布局问题、排版问题和样式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在阿里前端委员会共创会议上正式提出“前端智能化”概念,期望通过引入机器学习能力对现有前端技术和工程进行升级。在这次共创会议后,阿里前端智能化小组正式成立。
从2017年提出前端智能化开始,到2022年NoCode业务的交付,近5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一直想把自己和团队的思考与实践分享给读者。本书以“智能UI”为切入点,旨在详细阐述前端智能化,帮助读者为业务赋能、对工程提效。
其实,如果智能UI没有与内部的技术工程体系耦合得那么紧密,我也可以像 imgcook一样开放出来,然后以文档方式教读者如何使用。不幸的是,智能UI先是紧密耦合大促场景,后又与频道的研发体系相耦合,而内部的模块标准、持续集成、组件和研发框架等都和行业标准有较大差异,如果把智能 UI 开放,相当于逼迫读者使用现有的技术栈,这对技术选型和工程改造都有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我选择把智能 UI 的设计思想、实现路径乃至背后的部分智能化编程思想都分享出来,使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可以构建自己的NoCode业务交付能力、个性化UI供给和消费能力、UI 调控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把问题分析、定义和解决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背后的思考,都完整、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进而提高读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书的写作动机是:
通过实践帮助读者学会构建自己的智能 UI 技术工程体系。
通过思考过程的分享帮助读者学会用前端智能化分析并解决业务和技术问题。
通过可微编程帮助读者了解前端智能化编程思想。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
对低代码UI开发技术实践感兴趣的程序员。
希望提升研发效率、对 UI 和交互进行创新的前端程序员和前端爱好者。
对智能 UI 技术感兴趣的技术管理者。
想借助智能 UI 提升业务价值的业务人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本书内容和阅读建议
本书探讨的是前端和机器学习两个领域的知识,以智能 UI 为场景,介绍前端智能化的技术工程实践原理、方法和编程思想。书中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关于智能 UI”包括第1~3章,主要介绍前端智能化的基本概念、智能化的思维框架,以及实现 UI 个性化的方法;第二篇“智能UI实战”包括第4~7章,主要介绍智能 UI 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第三篇“智能UI编程思想”包括第8~10章,主要介绍 UI 智能化、交付智能化和编程思想智能化。
本书有以下3种阅读方式。
快速实战:对于对前端智能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推荐从第二篇开始阅读,直接进入智能UI 的实战部分,快速掌握业务和技术工程,然后阅读第三篇,进一步创造业务价值,提升研发效率,最后阅读第一篇,了解前端智能化和 D2C 原理。
快速应用:对于致力于构建自己的前端智能化团队和技术产品的读者,例如开发自己的 imgcook,推荐从第三篇开始阅读,再读第一篇和第二篇。
循序渐进:第一次接触前端智能化和智能 UI的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逐篇浏览和实践。
致谢
本书引用了部分团队内部的文档资料,特此感谢妙净、苏川、笑翟、吖克、卡狸、欣余、数斯、缺月、昭如、卓风、大漠、禹哲、泽它、連山等资料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