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吴季研究
员,在我负责嫦娥工程Ⅰ
期的时候,是我们探测器
有效载荷的总指挥。他率
团队所做的工作对于中国
探月和月球科学研究都是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在他
离开领导岗位后,我又看
到他连着写了两部关于月
球的科幻小说《月球旅店
》和《月球峰会》。在书
中我不仅仅读到了生动的
故事,也看到了他对中国
未来月球开发的深入思考
。
这本《走进深空》是
我读到的、吴季创作的另
一本好书。他在向读者提
供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的同时,也将自己对人类
未来深空探测和开发的设
想融入其中。的确,人类
探索深空,最终的目标是
开发和利用深空资源。但
是如果不具备关于深空的
基本科学知识,不明白如
何跨越那遥远的距离和克
服各种引力,空谈离开地
球摇篮是没用的。此外,
人类在真正从技术上攻克
了那些难题之后,还要面
临相关的法律和政治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境界更高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地球上的地缘政治和纷
争说不定也会带到其他星
球去。因此,人类未来走
进深空必然是科学、技术
和人文同时高度发展的结
果。
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
展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的
阶段。我们正在从跟踪、
学习逐渐转向创新和引领
。创新和引领的力量首先
来自科学的认知,而不是
无知的蛮干。科学的认知
除了基于人类的知识积累
以外,还需要我们面向自
然回答那些尚未解答的重
大科学问题,同时也要置
身其中,敢于提出前人没
有提出过的科学问题。而
要想做到技术创新,引领
深空探测航天技术的发展
,我们就必须对困难有深
入的认知和理解,最好的
办法也是置身其中,感受
其困难,发现最佳的技术
解决方案。本书的最大特
点,就是尽可能地把读者
带到太阳系之中,给读者
最大限度的身临其境的感
觉。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
,人类是一定可以走出地
球摇篮的。在这个过程中
,也一定不会少了中国人
的身影。我们目前置身其
中的这个世界,正处在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别人
的未来我们无法预测,但
是中国人的未来却掌握在
我们自己手中。因此,我
们应该做好准备,从科学
认知、技术能力上,甚至
站在未来人类发展的角度
,在观念、思想以及国际
合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做
好准备。希望这本书,能
够在这些方面起到一个启
蒙的作用。
栾恩杰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首次探月工程总指挥、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