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人群中每4名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名是乳腺癌患者,3/4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顺利活过5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据上海人群统计资料,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85%,而这些活过5年的患者中,90%以上可以顺利活过10年。因此,大部分女性乳腺癌患者都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由于疾病的特点,乳腺癌患者在带病生存期间要承受较大的来自疾病、身体、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要经受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考验,以及社会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复发和转移的识别和预防、淋巴水肿治疗、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各种治疗的副作用、抑郁焦虑情绪的化解、认知功能减退的恢复、工作和正常家庭生活的回归等,都需要医护人员长期跟踪,进行细致评估,给予专业指导和有效干预,这些医疗服务,必须有科学研究作为基础,从而提供依据,给予支撑。
康复复健是医院治疗的延续,WHO把保健、预防、治疗、康复并列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乳腺癌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已经成为乳腺肿瘤专业领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专科医生、护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其他社会服务人员以及乳腺癌患者家属,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承担乳腺癌患者照护任务,当然乳腺癌患者本人也要在专业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
基于这样的需求,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应运而生。康复学组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学有专攻,经验丰富,学术交流频繁。她们大多在临床、护理的第一线,对乳腺癌长期生存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有着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经过近5年的建设,学组也建立起遍及全国19个省份、22个城市、覆盖58家医院的乳腺癌康复专业网络,网络专家成员已达到78位。通过学术交流、康复教育、研究协作、编制《乳腺癌患者康复指南》等,致力于乳腺癌康复的学科建设,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对乳腺癌康复的认识,普及知识技能,提高康复和医疗服务的效果,让广大乳腺癌患者受益。
在乳腺癌康复实践的过程中,专家们感觉到这一领域的学术和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学术成果的实用性也非常高,从临床问题到康复实践的距离短,反馈快速,医护人员知识更新快,患者也能及时获益,所以编纂专著的想法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工作,这本书顺利编写完成。
本书以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和康复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总结凝练了形体管理、淋巴水肿、心理情绪、性与生育、膳食营养、康复锻炼、康复随访、伴随疾病八大主线,在每一条主线上,围绕问题的重要性和普遍性、问题的评估和处理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展开专业阐述。本书涉及的内容,不仅可以为乳腺癌患者在医院内治疗和康复提供专业指导,更重要的是针对患者离开医疗环境回归日常生活之后的康复需求,提供了循证基础上的证据和操作指导。本书既总结了上述八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诊治手段和处置方法,也给出了实用的辅助工具,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本书不仅面向临床一线的医疗、护理人员,也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对乳腺癌患者开展日常居家照护、指导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了专业、规范、实用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南。
本书编写者均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专家和学组网络成员,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她们以医者仁心,对乳腺癌患者的需求有敏锐的观察和富有同情心的关切,令这本书充满人文的温度。本书从策划到成书,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几乎所有参与编写的专家们都投入到了抗疫第一线,她们在繁重的抗疫和日常诊疗工作间隙,见缝插针、持续不断地进行框架讨论、查阅文献、文稿写作和修改定稿,是一段充满艰辛又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乳腺癌康复学组顾问沈镇宙教授、邵志敏教授、金锋教授的鼎力支持。同时,本书的编纂,得到爱蒙娜“康复有道爱护全程”公益项目的全程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专业规范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有效的康复指导,这些都是乳腺癌患者高质量生存、回归正常生活的有力保证。相信在广大乳腺癌患者长期康复道路上,本书将持续更新,一直陪伴左右,帮助临床医护人员、社区医生、患者照护人员,进而帮助患者走好康复路,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存,重新赢回幸福的多彩生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康复学组组长
2022年8月
****h 2022-11-09 13:27:09
疫情时代医务人员还能静下心来出书很不容易,但书里的内容并没有书名那么吸引,很多内容就是由无数篇翻译的文献所组成,而且有种前言不搭后语文字堆砌的感觉。。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