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时光如梭,遥想当年,我凭着无知无畏,参加1997年律考,幸运及第!犹豫三年终离大型国企,投身律师业。入行后无师傅带,更缺经验,一切全凭摸索,每一步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为补法律专业知识不足,尽快“入戏”,为己制订每周“探讨一案例、攻克一法律问题”之计划。凭借挤出的业余时间,于2005年获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友人调侃本人拉低人大颜值水平,也有慧者说以前更差。不知不觉打拼二十余年,虽略有所成,但一路之辛酸,非他人所能体会。
首次接触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业务,纯属巧合。该案争议标的很小,律师费更是屈指可数,但我仍毫不犹豫,唯愿积累经验、尽快提升能力。本着客户利益至上原则,潜心研习相关专业知识。自学之路充满坎坷,唯靠起早贪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研读法规政策、一次次琢磨案卷材料,方才有所精进。重新择业即意味着必须接受蜕变背后之艰辛。受人之托即忠人之事,每一案件无论大小皆全力以赴。只有小律师,没有小案子!我为所有案件建立档案,无论是否收费,对每一案件皆如数家珍,即便查询初入行所办案件,也能迅速找出。组建团队后,亦一直用高标准要求他们。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客户对我愈加信任,团队赢得业界认可。
毋庸置疑,现今成绩皆得益于过往之艰辛磨砺。正因任职国企时参与的基建工作,对建工知识有所了解,才为后来之业务奠定基础;正因行业竞争激烈、客户要求严格,迫使我们奋发图强;正因曾经磨难,才使我深刻体会到入行初期导师何等重要!2010年前,我的执业目标乃取到“真经”,达专业顶级水平;2010年后,著书立说授课讲学渐多,望所学回馈社会。成功之路虽无捷径,但方法可循。
近年来,我先后参与诸如《身边的法律顾问——房产实务与风险防范》《峥嵘回望——建设工程房地产等典型案例复盘与研判》《房地产法律实务与案例精解》《建设工程工期争议解决指引》《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的编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土地法律业务操作指引》《律师为建设工程争议评审阶段提供法律服务操作指引》的撰写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一)》、《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2013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的审定。先后应邀为北京、南京、合肥、石家庄等多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授课,并受全国律协、北京市律协、人大律师学院等机构邀请担任课程主讲并亲撰教材,将长期积累与同行交流。如今每月皆有一周左右去各地授课,提携后进。一人强,不算真的强!
当前建设工程索赔理论、实务研究比较匮乏,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阶段性意义。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以及长时间理论分析和研究,凝聚众多行业精英智慧,方完成本书。
本书旨在从一个相对全面的角度去完整解析索赔本身,根据提起索赔主体的不同将索赔划分为承包人向发包人的索赔以及发包人向承包人的索赔两部分,并以此为基本架构展开。本书的索赔较之狭义的索赔概念,内涵更为宽泛,并未对索赔与违约责任进行严格区分。除了索赔概念上的延伸,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在整合国内外目前通行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提起索赔的项目,并将常用的法律法规规定和示范文本中涉及该项索赔事项的约定进行了引述。但相关内容浩如烟海,无法穷尽,本书仅对部分重点条款进行了列举,以起抛砖引玉之效。另外,本书中出现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等已废止,但因以往案例涉及,或出于比较新旧规定之目的等行文需要,该等已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仍在书中进行了引用。特此提醒读者在选取和使用该等规范性文件时予以留意。
本书最具指导意义的是每一索赔项目下皆有对应案例。凡为法院案例,均附真实案号,以便读者查询。凡为仲裁案例,基于仲裁不公开原则和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考虑,当事人名称都未使用真实信息。若读者阅读过程中发现与己方名称类似的案例,请勿对号入座。为突出并深入解析每一索赔项目,书中案例均进行了简化处理。实务中稍复杂的案件往往会有二十项以上的索赔项目,但其实是由书中看似简单的案例对应的索赔项有机组合而成。
本书自2016年首次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好评。近年来,我国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进行了大量修订,如《民法典》取代了《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法律,原《施工合同司法解释》和原《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也被《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所取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同时,建设工程合同范本不断推陈出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了201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20年版《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FIDIC也编制出版了2017年版合同条件,2016年版《建设工程索赔与反索赔》已显过时,无法满足最新实践需要,故进行了本次修订。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建设工程合同范本等,本次修订在2016年版《建设工程索赔与反索赔》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索赔材料和索赔项目,对原有索赔项目补充了新的索赔依据,同时结合法律法规等规定的修改对情势变更、承包人资质等问题作出了最新诠释。此外,随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承接境外EPC工程项目,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进EPC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本次修订还增加了工程总承包索赔应收集的材料和索赔项目,如“工程总承包合同项下操作和维修手册”“工程总承包合同项下《发包人要求》变更”等,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中除冠以“施工合同项下”“工程总承包合同项下”表述的项目仅单独适用于施工合同索赔、工程总承包合同索赔外,其余项目均同时适用于施工合同索赔和工程总承包合同索赔。此外,因2013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201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大部分内容相同,我们在索赔依据中对该两个合同内容相同的部分予以合并处理,因2017版FIDIC条款尚无中文版,且英文篇幅过长,我们仅摘录了相关条款的标题并配以中文翻译,读者可据此进一步查找2017版FIDIC条款的相关具体内容。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工程索赔实务指导书,所以其本质更像是工具书,对于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人士具有参考价值。本书从定性角度对索赔进行了脉络梳理,但在实务操作中往往定量分析尤为关键,除已出版的《建设工程工期争议解决指引》外,我们将在关于造价、质量争议解决等书籍中予以详细分析,定将不负大家的支持和期待。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姚晓培、姜小燕、谢昕、李小兵、常青、李超颖、高琦梅、王姝慧、王瑱玥、刘翔、刘薇、吉润一聃、卢人豪、翟家琦在本书编撰和校对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2022年2月
z***6 2022-10-10 12:19:27
您没有填写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