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著者有幸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接受为戴士和高级访问学者,学术研究的课题为“写意油画研究”,从此逐渐明晰了个人艺术探索与艺术史演化的关系,理清了艺术思考和学术探索的思路,明确了艺术创作的文化切入点,并跳出西方艺术史的文脉和语言演绎的逻辑,开始返回故土,深入江南古村落,以写生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不久,创作主题逐渐聚焦在“农耕文化的历史残存”这个话题上,历时十余年的艰辛形成了写意油画的个性面貌。同时,又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立“写意当代油画工作室”(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及时将写意油画的学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引入工作室课堂,在教学相长中获得学术的深入和语言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又先后多次赴欧洲、非洲和东亚等地考察、写生、展览和交流,写意油画的思想观念和语言形式再次获得提升、深入和拓展。
著者从事油画创作与教学整整三十年,加之十余年的写意油画专题研究和国外交流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体会、探索感悟、艺术思考和系统性的学术理论。本著作以写意油画实践者的身份,以个人对写意油画的探索和思考为前提,以写生创作现场第一线的亲身体验和成长历程为基础,以中西油画发展的学术线路为依照,对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当代写意油画的个体探索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宏观与微观的学术问题(包括写意油画与人文关怀、写生创作与现场生发、写意精神与文脉传薪等)和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包括当代美术观念、当代美术境遇和当代美术生态等)进行了梳理、剖析、批评和反思。既有纯学理性的逻辑性论述,也有以大量个人创作故事和绘画作品为蓝本进行描述式的感性解读;既有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探讨,也有绘画语言与形式的分析;既有对国内外发生的美术事件的深度剖析和解读,也有对当前不良美术现象的尖锐批评;既有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品读,也有对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点评和引导。
著作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对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和西方表现性语言的汲取和融合问题,认为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应当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直面当下的生活现场,从中生发艺术的原创性,提出“写生即创作”的绘画理念,同时主张传统写意绘画必须进行当代性的转化;下篇在当代性的宏大视域下对当前艺术界的许多客观现象进行了详实的收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批评和主张。
著者从事油画创作与教学整整三十年,加之十余年的写意油画专题研究和国外交流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体会、探索感悟、艺术思考和系统性的学术理论。本著作以写意油画实践者的身份,以个人对写意油画的探索和思考为前提,以写生创作现场第一线的亲身体验和成长历程为基础,以中西油画发展的学术线路为依照,对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当代写意油画的个体探索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宏观与微观的学术问题(包括写意油画与人文关怀、写生创作与现场生发、写意精神与文脉传薪等)和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包括当代美术观念、当代美术境遇和当代美术生态等)进行了梳理、剖析、批评和反思。既有纯学理性的逻辑性论述,也有以大量个人创作故事和绘画作品为蓝本进行描述式的感性解读;既有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探讨,也有绘画语言与形式的分析;既有对国内外发生的美术事件的深度剖析和解读,也有对当前不良美术现象的尖锐批评;既有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品读,也有对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点评和引导。
著作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对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和西方表现性语言的汲取和融合问题,认为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应当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直面当下的生活现场,从中生发艺术的原创性,提出“写生即创作”的绘画理念,同时主张传统写意绘画必须进行当代性的转化;下篇在当代性的宏大视域下对当前艺术界的许多客观现象进行了详实的收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批评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