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是全球经济的主要燃料,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悬浮微粒极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对较低。然而,我国天然气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3。在“3060碳达峰 碳中和”两大目标的约束下,以及国家能源结构迫切需要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的情形下,天然气作为传统化石能源中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正成为我国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主要抓手和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
生物天然气一般来源于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等有机质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气经过分离净化后所得的生物天然气,是重要的绿色清洁燃料。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新的生物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产业,制定了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的目标。
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将富余清洁电力转化得到氢能,然后与沼气中的CO2进行甲烷化得到生物天然气,不仅能够实现生物天然气制备的碳减排,还能提升生物天然气的产量,实现沼气资源化利用,以及大规模消纳富余清洁能源,更有望部分缓解我国天然气产量不足的难题。其中,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为核心的电制生物天然气,由于其高能效的特点,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丹麦Topsoe已经建立了50 kW的SOEC电制生物天然气装置,并正在筹建更大规模的示范案例;国内尚无相关的示范案例。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制生物天然气技术研发与示范,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并联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大学等有关专家编写了《可再生能源制生物天然气技术》一书。
本书共分5章,主要对电制生物天然气技术背景和产业发展、生物质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技术、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以及沼气-SOEC电制甲烷系统集成等进行阐述,可为电制生物天然气相关领域研发的科技工作者、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示范专家提供参考。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四川省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有关协会与机构的大力帮助,特此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著 者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