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颜色
色彩源于大自然,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间日出日落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赤、青、黄、白、黑为衍生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的观念,从而建构出“五色观”色彩理论。有关“五色”概念的记载,早见于上古文献专事记录舜、禹和皋陶对话的《尚书·益稷》之中。古人根据土、木、火、水、金(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的五行法则而定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并与颜色建立关系;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帜的色彩文化系统,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历代政治经济、社会风情、文学艺术、民俗节庆,以及思想观念与审美标准的反映,内涵多彩丰富,同时应用范围又十分广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服饰、建筑、
绘画、书法、玉器、瓷器、工艺、家居摆设,以至生活饮食及中医药理等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均与色彩沾上了关系,亦显示出前人对色彩的重视。
大约自公元前 11 世纪的周朝开始,人们便赋予色彩特殊的含义,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类:“正色”即前述的五色;而“间色”则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的比例调和而成,归属为次要的颜色,故又称为“闲色”。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势篇》曾指出“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意即色彩可千变万化、多不胜数,但始终离不开“五色”。可见这“正色”和“间色”的说法,与现代光学中的红、绿、蓝“三原色”理论(见 004 页注 1)和印刷术中的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四色彩印原理(见 004 页注 2)类似,即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色彩的结构模式,只是在当时缺乏科学实验的基础。
传统颜色五彩缤纷,色泽涵盖领域宽广细腻,且各色又分别传递不同的思想和意义。本书在烂漫迷人的色彩世界中,挑选出 100 种自古流行至今,依旧发挥强大影响力,以及仍活用于现代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颜色,并对每种色彩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应用特色,以至在政治、社会、文化上的含义进行系统式解读。
为了介绍及阐述的方便,本书引用了现代色彩学理论中的四个基本专有名词——色相、明度、彩度及色阶(见 004 页注3)来加以说明。另外,每种颜色附有示范及参考用的彩印色卡,并分别标示各色彩的四色混合调色比例(范例说明见下图),以方便读者辨色鉴赏,同时了解中华色彩的知识,感受传统东方色彩之美。
和风物语
前 言
所谓传统色,即是在每个国家独特的色彩感觉下孕育而生的颜色。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四季分明,而大自然在季节更迭中呈现的色彩,又当真是多彩而细腻。久而久之,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具备了领略色彩精妙的感悟力 。
渴望把美丽的色彩置于身边,渴望把色彩表现出来——生活在纯天然时代的先人们,一旦发现色彩可能变成染料或者颜料,就会努力创造呈现色彩的方法,为生活增色添彩。
这些代代流传下来的颜色各具内涵,各负使命。
通过化学合成来生成色彩的今天,人们或许很难理解色彩本身被赋予的意义。但是,只要我们洞悉了色彩的来源和先人的感性,或许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色彩都是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的,而我们也生活在无需日历和时钟的大自然之中。
我的老家是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日本颜料铺。今天,我不仅能够从事色彩演绎方面的工作,而且还能把这些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的颜色重新介绍给大家,能够让各位读者发现美丽的色彩并继续在未来传承,我对此深表感谢。
就像传统色的诞生一样,未来的色彩也必定是能够绽放美丽、激发感性的。我想您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心中描绘任何颜色,因为色彩本就是表现自我、充满个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