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摄影?面对“摄影”这个高大上的词语,很多人觉得那是专业摄影师干的事儿,其实摄影人人都可以玩,在全民随拍的时代,摄影也变得简单了起来,只要储备一点摄影知识,随手一拍就可以拍出好片。
不过,想要拍好片,自然少不了知识的储备与技巧的学习,从摄影小白到摄影大咖的成长道路上,你需要跨过以下几个学习流程:
1.认识你的相机
如果你想学画画,那么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要认识各种画笔、颜料;如果想学吉他,那么就要从认识吉他开始;如果你想玩转摄影,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认识你的相机——起码知道机身上的按钮都是干什么用的,相机镜头上的标识是什么意思。
然而,对于新手来说,想要彻底了解相机是有一定难度的,原因是说明书晦涩难懂且冗长乏味。针对这一点,我在书中特意制作了尼康版、佳能版“土味儿”说明书,能帮助大家轻松快速认识并操作相机。
2.熟悉曝光三要素
从任意一张照片的详细信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个要素:光圈(F)、快门速度(S)和感光度(ISO)。即使不懂摄影的人,也一定会有印象,比如某品牌手机宣称有F2.0大光圈,这里的光圈便是曝光三要素之一。
所以,摄影理论知识的构建,我们从熟悉曝光三要素讲起,顺便讲讲曝光组合,简单来说就是相机曝光模式转盘上各种档位的应用,如P档、AV档、TV档等。
3.掌握测光技巧
测光这个概念较为复杂,不过在曝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测光,就会变得容易得多。我们来看看其他书籍是怎样讲解测光的……好吧,几乎所有书籍都避开了这个难点,直接讲解相机中的测光模式:评价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给人的感觉就像在一堂数学课上,没有经过讲解便直接给出了一个不认识的数学公式让你去运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怎能运用得好呢?
想知道我是怎么讲解的吗?如果好奇的话,可以翻下目录,找到《什么是测光》那一节,你会很有收获的。
4.了解光线的秘密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摄影是光影的艺术。”的确,如果把摄影师的相机比作“画笔”,那么光线就是他的“油彩”,可以说摄影师是用光线涂抹照片,给照片“上色”的。
为此,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始向美学方向过渡——了解不同角度光线的秘密以及不同光位(侧光、顺光、逆光)下的拍摄技巧,从而学会用光影技巧提升照片的美感。
5.用构图提升照片的品质
在了解了光线的秘密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提升照片的品质——构图。一张照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构图有关,试想一下,一张好看的人像照片突然发现背景中有一堆垃圾,不禁让人大感晦气。所以在构图时一定要注意背景中是否有杂物,这是构图中的一个小技巧,而如果您想在构图上提升照片的品质,一定不要错过9大实用构图技巧。
6.用色彩塑造情感魅力
你一定见过一些瞬间吸人眼球的照片,比如触及灵魂的黑白照、热情奔放的绚丽彩照、颇有韵味的纯色照等。色彩赋予了照片不同的情感魅力,所以要想拍得一手好照片,色彩美学不可忽视。
有了这么多知识的储备,想必大家一定跃跃欲试,想要尝试拍摄一番了。别急,在出师之前,你还需要掌握一些通用技巧——常见的各类场景的拍摄,比如在最常见的人像摄影中,模特应该怎么摆姿,摄影师该怎么拍摄,等等。有了这些技巧在身,再结合日常拍摄的积累,玩转摄影会变得既有趣又轻松。
自从手机搭载了摄像镜头,手机摄影便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而被人们逐渐接受且广泛应用,摄影也不再只是单反等专业相机的天下。尤其随着手机影像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日益强大,手机摄影已经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追求美感、享受生活的表达方式,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已经进入全民摄影的时代。
手机影像发展到今天,以其功能的强大性、携带的方便性、模式的众多性、操控的简单性、分享的快捷性以及后期制作的简捷性,在全民摄影艺术创作中体现了高度融合的态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型的艺术创作手法。
手机摄影既然是一门艺术,就与普通的“拍照”有所区别,它既源于普通拍照,来自生活,又在操作技术与表达方式上有所提升与凝练,使拍出的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因此,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或者让自己的摄影水平在摄影实践中有所提高,深入了解手机影像系统的功能与属性,掌握手机摄影的拍摄技巧,对普通拍摄者而言还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从了解手机影像系统的功能与属性入手,全面认识手机相机的拍摄模式与参数设置,介绍摄影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构图方法以及手机摄影的后期制作等,分别从风光、人像、建筑、花卉、夜景、静物、纪实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拍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应用,同时还着重介绍了手机短视频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并简要介绍了后期制作软件。
本书力争做到翔实而具体,手机摄影所能涉及的领域基本都做了深入的介绍,并按手机搭载的功能和实践技巧,做了较为详尽的操作步骤与实际用法的引导。同时,我们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进行辅助说明,使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一目了然。作为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本书在层次安排与结构设计上,力求清晰明了,检索方便,便于读者查询。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田铁生先生予以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并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摄影师杨光玉、苏洁、苏猛,模特杨业之、杨光玉、郝萍、李诚轩等人,正是你们真诚的帮助和启发,才让我能成长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