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是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要求遏制全国地下水污染加剧状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为指导各地针对地下水污染现状、结合水文地 质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质量,有力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的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组织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土壤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成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科研与实践成果,编写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立足于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实际情况,考虑地下水污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差异,注重技术模式与经济可行性、地下水使用功能 相结合,分类总结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模式和技术工艺,指导各地根 据污染源类型、特征污染物、技术成熟度、效率、成本、时间和环境风险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模式。
《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利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场 地土壤污染防治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等成果,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案例,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结合污染源及其他地下水污染问题,总结提炼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三大模式、十二种技术。 同时,考虑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实际应用需要,《手册》提供了不同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成本和周期等,为各地深入推动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手册》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可供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手册》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系统介绍了我国地下水污染与风险、法规标准要求、模式、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效果评估及后期环境监管等;下篇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修复案例。具体编写单位为:第一章由成都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编写,第二章由土壤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编写,第三章由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土壤中心等编写,第四章由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土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 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编写,第五章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土壤中心等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侯立安、武强、吴丰昌、王焰新等院士和专家的指导,向所有指导专家和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作起步较晚,各地适用的模式和技术工 艺有待进一步优化。《手册》中收录的技术经济参数和典型案例主要适用于当时 当地的特定条件,仅供读者参考。同时,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