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眼前发生,人们往往会惊慌失 措、手忙脚乱;等到事后得知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时,又懊悔不知道居然还会有那种事情发生。人们会遗憾地想:“如果早就 知道的话,应该能应对得更好吧。”
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正可谓当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中的代表。这艘全长约 270 米的邮轮,船底为双层结构,船底下层的水密舱有16个之多,因此被称作“不沉船”。如果预先考虑到船有可能沉没,那么救生船的数量想必会增多,也就会有更多人获救。
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事后有人头头是道地做了解释。然而,无人了解真实情况。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只要是船,就绝对“有可能”沉没。
文艺评论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喻为“黑天鹅”。欧洲人在抵达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自以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惊呼:“怎么可能?”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随着我们认识到事件的可能性,我们的学习效果也就得到了提升。
我也曾惊呼过“不可能”。1995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阪神大地震发生时,我就这样惊呼过。因为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日本关西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室外光芒闪过,地下仿佛突然发生了一场爆炸,然后地面开始剧烈地上下震动。我当时根本没想到是地震,还以为是核 弹之类的爆炸声。关西的这场地震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我曾在地理课上学习过大地震的产生原理。太平洋板块受到挤压而发生俯冲,受其反作用力的影响地面上下震动。但我经历的地震都是先横向晃动,然后逐渐加剧,接着就会平息下来,而不是像爆炸一样纵向晃动。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日本到处都是活断层,当活断层相互错动时,就会引发这种直下型地震。尽管研究地震的相关学者了解这一事实,并曾标示过活断层的危险度,但在当时,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直下型地震。
从专家们评论阪神大地震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们似乎早已意识到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听了他们的评论,我不禁想:“如果早就知道的话,想必许多人都能免于一难。” 和阪神大地震一样,不论是“3·11”东日本大地震,还是“9·11”恐怖袭击事件,都出人意料,令人难以置信,然 而这些事件真的就这样发生了。正因如此,塔勒布才敲响警 钟,呼吁大家应时刻意识到“黑天鹅”的存在。
部分“黑天鹅”的产生单纯基于“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因此无法预测。所以,提醒自己一切皆“有可能”,须做好万全准备。不过,世界上还有一些“黑天鹅”是源于人类的无知。有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可能”,是由于我们“不知道”。例如,有些知识在当时尚未完全为人所知,又或者有些知识虽然已经为人所知,但是并没有广为人知。
比如说,以前学校体育社团都认为运动过程中饮水会令人感到更加疲乏,因此应避免胡乱摄取水分。想必有不少人曾被严厉地告诫:“不要喝水!”然而,渐渐地,专业选手往嘴里灌运动饮料的景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外 行来说,这就是“黑天鹅”。后来人们才知晓,原来同时摄取盐分和水分能够预防中暑。在这个知识广为人知之前,又 有多少人曾因此而中暑死亡?
学术研究者的使命是发现“黑天鹅”。其一,发掘“不可 能”中的可能性,去探索是否有超出专家认知的“黑天鹅”。其二,有些知识尽管已经为专家所知,却仍被普通人认为“不可能”,专家应积极地向普通民众普及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