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井纯1933年出生于东京,1949年以高中生的身份来到了美国。他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并于1958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的职位,并于1964年成为正教授。之后,他在芝加哥工作直到1970年转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里工作直至去世。他一生撰写了119篇基本粒子方面的理论文章,以及一些量子理论和粒子理论方面的专著。
当樱井纯还是一名研究生时,他就与理查德·费曼 (Richard Feynman)、莫瑞·盖尔曼 (MurrayGell-Mann)、罗伯特·马沙克 (RobertMarshak)、乔治·苏达珊 (George Sudarshan)分别 (且同时)提出了当今众所周知的弱相互作用 V-A理论。1960年,他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的一篇预言文章,尝试基于阿贝尔与非阿贝尔 (Yang-Mills)规范不变性构建一种强相互作用理论。这一影响深远的工作使得理论家们试图理解规范 (矢量)场的质量产生机制,即现在公认的希格斯 (Higgs)机制。尤其是,自从著名的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 (Glashow-Weinberg- Salam)的弱力和电磁力统一理论取得圆满成功以来,它激励着人们去寻找一种在规范原理下的力的真实统一。在唯象学方面,樱井纯追求并积极倡导强子动力学中的矢量介子为主模型。他是讨论ω和01介子态混合的第一人。他对粒子物理唯象学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此书译者为丁亦兵教授和沈彭年教授。
丁亦兵,1939年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8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粒子物理理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1994年任教授、博导。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生理论物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研究工作,并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任《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杂志和《现代物理》杂志编委。
沈彭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t***d 2021-08-01 07:19:20
篇幅不是很大装订质量很好。内容相当于我国高等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