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年制度史研究的深厚积淀,对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倾30年制度史研究的积淀,为读者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作品,是一本吸收过去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也是继新作《大宋之变:1063——1086》后的又一力作。
2.本书更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
相较于其他制度史研究专家,作者更关注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制度发展的整体脉络是怎样的?
3. 以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解读历史
历史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生发出真正的同情。作者长期关注制度中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从“理解之同情”的角度解读帝制时期的制度与政治文化,以此带领读者看懂并理解历史上的有为与无奈。这样,读者才能深入体察与明白古人之所想、所为,激发出真正的同情心与同理心。
4. 一场“典型个案普遍化思考”的思想盛宴
作者精挑细选大量典型案例,史观鲜明,见解独到,具有“熟悉的陌生感”——选取我们悉知的历史人物,但多是发生在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短小精悍的案例,让读者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饱满立体。如 “一札荐三相”——额头跑马肚里撑船的欧阳修(谦谦君子天下之心 廓然大度公私分明),如欧阳修给范仲淹的一封信——台谏官“面折廷争”之职责 士大夫坚守道义之气节,如中国古代救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富弼赈灾(有条不紊接济30万河北灾民)等。
5. 一本充满问题意识与探讨视角的独特历史作品
本文以带有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和多元化开放性的视角,为历史呈现留有更多可能性。文本充满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如:以“玄武门之变”“王安石变法”为例——对各执一词的历史事件做价值判断,虽改变不了过去,但会影响未来。再如:“抄近道”还是“绕远路”——从狄山博士的死,看如何权衡变通与坚守。此类问题的探讨,可帮助读者拓展知识面,调动思考力。
6.对宏观问题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天下国家到家产制国家,历史为何会“开倒车”?
为什么说“历史并不一直向前”?当历史的车轮开到元朝,江山社稷变成皇室私产,君臣关系沦为主奴关系。金元以降,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走了下坡路?导致其江河日下原因是什么?表现有哪些?
7.近60幅高清宋画彩插+私房荐书+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经典史学著作精解
高清彩插:以近60幅高清宋画及每幅画300字左右的解读辅助读者理解。
帝制中国大事表:一张拉页看懂帝制时期大事发展的脉络
私房荐书:专业又个性的历史书目推荐,为读者提供深入探究古代政治制度、文化及人与制度关系等历史知识的入口。
经典史学著作精解:为读者开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的一扇大门。
h***a 2021-01-15 11:53:02
包装一般般,加了薄膜但是会有点不平。装帧挺不错,封面有凹凸感,内文彩图很多,就是正文字号有点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