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洪家拳拳棍旧谱合辑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616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12-05 06:10:46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周至譓
  • ISBN:9787500958208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广东传统武术,素有“五家十三拳”之说。所谓“五家”,其实就是五个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拳种,它们分别是洪熙官创传的洪家拳,刘三眼创传的刘家拳,蔡九仪、蔡展光、蔡福和尚三人在不同时期创传的蔡家拳,李友山创传的李家拳和莫达士创传的莫家拳。它们是自清代以来所形成的广东传统武术体系的基础。在它们身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既有对少林武术的传承,又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和文化色彩,是少林武学在广东这片包容并蓄的热土里升华的结晶。它们的崛起,是由当时社会大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迫切需要和基层民众谋求生存、保家护园、保护自身利益的自我意识共同推动的。
  洪家拳,简称洪拳、洪家,因其简洁朴实、重于实战的技术特点和刚劲沉雄、气势磅礴的风格特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中国广东地区、港澳地区等南方各地和海外华人社区拥有众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近三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长盛不衰、豪杰辈出。

作者简介

  周至譓,男,出生于1961年,祖籍广东中山。198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技术员、参谋、助理员、科长。
  五岁半习武,坚持至今,是洪家拳第八代传人、南少林武术医学传人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武术教练。长期致力于岭南武术挖掘整理、推广普及工作。多年来,在《武魂》《精武》《少林与太极》等专业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专业文章,并组织拍摄大型武术专题片《洪拳大名堂》和电视栏目《岭南英雄传》。其中,纪录片《洪拳大名堂》之《鸿雁》在“2016年美国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上荣获“优秀纪录片奖”,《岭南英雄传》栏目连续多年在广东省广播影视评选中,荣获“电视专题类”一等奖,武术论文《洪家桥马》荣获“广东省武术科学论文研讨会”一等奖,武术医学视频作品《姜茶汤》荣获“第十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
  现为广东省体育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专家组专家、广东省南派武功研究会副会长。
  
  洪永强,男,出生于1967年,祖籍广东三水。幼年在乡间随父辈习洪家拳,坚持至今,是三水洪家拳“全胜堂”流派第八代传人。参加工作后,长期致力于洪家拳的挖掘整理、推广普及工作。
  参与纪录片《洪拳大名堂》拍摄正作。2015年3月参与电视目《岭南英雄传》佛山电视台南海频道首播式。2015年参与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主办“洪熙官”杯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2016年参与香港龙狮麒麟貔貅体育总会主办四海同心“洪熙官纪念杯”世界传统狮艺挑战赛,2017年参与香港龙狮麒麟貔貅体育总会主办四海同心“洪熙官纪念杯”传统狮艺赛。
  2014年成为佛山市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家拳”代表性传承人、洪熙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席。
  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海外联谊会理事、旅港三水同乡会理事、佛山市三水中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佛山市三水区洪家拳武术协会创会会长、花都区洪熙官武术龙狮训练基地创会会长、香港洪佛派国术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副会长、香港文娱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影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下载地址

序言

  广东传统武术,素有“五家十三拳”之说。所谓“五家”,其实就是五个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拳种,它们分别是洪熙官创传的洪家拳,刘三眼创传的刘家拳,蔡九仪、蔡展光、蔡福和尚三人在不同时期创传的蔡家拳,李友山创传的李家拳和莫达士创传的莫家拳。它们是自清代以来所形成的广东传统武术体系的基础。在它们身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既有对少林武术的传承,又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和文化色彩,是少林武学在广东这片包容并蓄的热土里升华的结晶。它们的崛起,是由当时社会大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迫切需要和基层民众谋求生存、保家护园、保护自身利益的自我意识共同推动的。
  洪家拳,简称洪拳、洪家,因其简洁朴实、重于实战的技术特点和刚劲沉雄、气势磅礴的风格特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中国广东地区、港澳地区等南方各地和海外华人社区拥有众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近三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长盛不衰、豪杰辈出。
  据《中华武术辞典》《少林宗法图说》《虎鹤双形拳》《伍允普传洪熙官拳谱》《黄展生自撰拳刀棍秘诀》《龙头环村洪拳源流》等传世的典籍记载,以及众多洪家拳传承人的叙述,洪家拳由洪熙官创传。
  洪熙官,本名洪喜(约1724-1810),字文汉,号孔臣,福建永春州人。《中华武术辞典·洪熙官》记载:“南派洪拳创始人。传说是福建茶商。另说为广东花县人。福建少林寺门人,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后在广东授拳。”《赤坭镇志》记载:“关帝庙位于文武庙后面,是贫苦失业游民和乞丐集居之所。传说雍正年间,少林拳师洪熙官在清远飞霞洞抗清活动失败后在此设馆授徒,莲塘村青年骆日成是其首徒。”《花县志·民间体育》记载:“清乾隆年间,洪拳传入花县,在新民埠、赤坭、炭步、李溪等地设有武馆,盛极一时。”洪熙官晚年隐居香山县榄都(今中山市小榄镇),在关门弟子、滘口村人陈东发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墓地在岗头村后的大榄岗上,由章氏族人守护。《中山市小榄镇志》的《洪熙官在小榄》条目、《中山文史》的《传说中的中山武林人物洪熙官》均有详细的记载。
  据中山市小榄中学原副校长周耀基老师自述,他十二岁那年跟家人给祖母担墓时,和哥哥到附近玩耍,见过一块刻着“洪熙官之墓”的石碑,时间大约在1955年,第二年再没见那块墓碑了。现年七十多岁的章本耀老人说:“小时候跟大人去拜山,我们除了拜祭自家的先人,还会分一些香烛拜祭洪熙官的山坟。我十几岁的时候,洪熙官的山坟旁边被人挖了个大坑,他的坟墓塌了一角,我大哥章权耀和堂哥章锦耀就请‘山狗’把洪熙官的遗骸收敛到‘金塔’里,和我们大太公安葬在一起。我们现在各房人清明拜山都是把他和自己的大太公一起祭祀的。”
  “南少林俗家弟子”,在外人看来是个很了不起的身份,其实,它只是个用苦力换技能的杂役而已,在寺院里是没有地位的。南少林之所以有俗家弟子,完全是其寺院经济活动的需要。这些俗家弟子只有在完成每日的劳作后,才能习武练功。一些出家人不方便做的事情,都交给这些人去做,例如催佃户交租、抵抗山贼的侵扰、售卖多余的收成货物等。
  化缘的僧人是不允许积蓄财富的,但僧团没有经济来源就不行了。从僧众吃饭到寺院修缮,寺院日常的开销不少,所以寺院存在经济活动很正常。但是,福建的寺院道观实在太多了,它们与民争利的情况太普遍了,最多的时候,整个福建近六成的可耕种面积被它们占有,还曾有著名的寺院因占山种茶和当地民众爆发激烈冲突的事件发生。

目录

第一部分 伍允普传洪熙官拳谱
概述
“练头”三箭操习法
“活指”工字操习法
招式

第二部分 洪家拳左手棍棍谱
龙头环村洪家拳源流
棍单
招式

第三部分 洪家拳文史资料汇编
概况
广州市志
普生园蔡忠跌打万花油标签
蔡忠公的墓地、族谱资料
花县志
赤坭镇志
中山市小榄镇志
黄展生自撰拳刀棍秘诀
中山文史
唐家湾镇志
珠海市志
中山翠微韦氏族谱
韦东暄公长子韦鲁道之像
龙头环村首任洪家拳教头周官添之像
周官添的族谱资料
后记

短评

  • 寻宝猎人888 2020-11-11 02:45:01

    书非常好,值得购买,发货快,正版,卖家诚信。愉快的购物体验

  • g***o 2020-11-07 17:51:55

    有收藏价值,如果旁边有注解就更好了

  • jd_136883okr 2020-11-04 11:19:08

    内容不错,作为收藏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