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逊(1915—1969),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在文学、哲学、历史学及美学方面有深厚的修养,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在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史及艺术理论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
1933年,王逊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又因国文成绩优异,在国文课上受到闻一多、林庚的器重,因而转入文学系。在此期间,滕固、宗白华等著名学者对他的学术成长均有提携之功。后因对美学产生浓厚兴趣,又于1935年转到哲学系,师从邓以蛰教授;1939年,进入清华研究院哲学部深造,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哲学;1941年至1946年,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43年受聘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现为敦煌艺术研究院)设计委员。抗战胜利后,北上南开大学任副教授;1948年,论文《红楼梦与清初工艺美术》发表于沈从文主编的《益世报·文学周刊》,是红学史上最早一篇涉及工艺美术的专论,自此他开始与林徽因、沈从文等人投身到挽救传统艺术的工作中去;1949年,应清华大学之聘在哲学系任副教授,后又被聘请为营建系教授,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等特种工艺的改良和设计。
1952年,王逊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由此开启学术生涯中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参加了雁北文物考察、敦煌艺术遗产整理、出土文物及少数民族文物展览、故宫书画征集和鉴定、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美术学科),撰写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
从1953年下半年起,应当时教学的迫切需要,王逊着手《中国美术史》的编著工作,并于1956年编成。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故宫博物院分别以《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史讲稿》为名在内部印行,一时间在热爱艺术的广大年轻学子之间争相传阅,奉为珍宝。1957年,王逊主持创建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为美术史在中国发展为独立学科做出重要贡献。同年,他不幸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至1963年间,他结合当时的考古新发现,对《中国美术史》文稿进行了大篇幅的修订、充实和提高。虽然这部著作由于时代原因失去公开出版的机会,然而在全国各地持续出现多种传抄和翻印本。此后直至1985年,先生去世16年之后,经薄松年、陈少丰两位学者整理校订,《中国美术史》终得以第一次公开出版。
此书自问世60多年来,不断被学界传抄、翻印、摘录、引证,至今仍是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必读之作。现将《中国美术史》重新出版,增加丰富的彩色插图、详尽的名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修订书名为《10000年中国艺术史》——以此纪念王逊先生,也让这本书能一如既往地唤起新一代年轻人走近中国艺术,找到审美自信。
逍***人 2020-11-01 01:21:56
正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