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压力下穿行,游刃有余
武志红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3年来,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来访者的心理压力都特别大,处在崩溃的边缘。
他们来到这里,是希望咨询师能扶他们一把,帮他们减压,不至于就此倒下。
从他们的诉说中,我听到了孤独寂寞,听到了无助沮丧,听到了焦虑恐惧……但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对自己极度缺乏了解。可以说,他们被困在了自己内心的迷宫中,不知道今天的困顿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明天的问题如何应付。当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我也发现了他们压力的根源,那就是自我的迷失。
一个迷失自我的人,是无力承受生活重压的,压力会让他们轻易分崩离析,一蹶不振。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活出自我的人,内心都很强大,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焕发着同样蓬勃的生命力,他们都洞悉自己的内心,明确人生的方向,能轻松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看到他们,我就会记起尼采那句话——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每个人终究都要活出自己,而活出自己实属不易,其间要历经分离的痛苦,成长的烦恼,以及突破的风险,各种压力必定纷至沓来。但是,也正是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才能让人变得成熟。
成长伴随着压力,因此,学会应对压力是很重要的事。有位抑郁症患者,他为了治愈自己,先去德国学习临床心理治疗,又去印度学习冥想。他说,他过去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弱,每次遇到压力时只会一味抵抗,最后无一例外地被压力吞噬。后来,他干脆放弃抵抗,任凭压力放马过来,当那些压力慢慢从他的身体和心中穿过后,他发现自己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很强大。他这种处理压力的方法,就是本书介绍的“冥想放松法”,我称之为“扫描式感受身体“。我从2007年开始尝试此法,至今持续十多年,受益匪浅。
当压力来临时,人的头脑往往不受自己控制,要么一味追悔过去,要么不停忧心将来,这时,如果从思维的层面去控制思维,必然是无效的。人越是想控制一个念头,那个念头就会越放大,最终将自己吞噬。但当人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身体上,闭上眼睛,自然呼吸——
感受你的脚趾:
感受你的膝盖;
感受你的大腿,臀部;
感受你的背部,腰部;
感受你的整条脊柱;
……
这个从头到脚的感受过程,会让身体放松,让狂乱无序的思维及时刹车,压力随之减轻。这个方法,我曾在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中看到过,而这本《20堂心理减压课》中提供了更丰富的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局限于心理学的某一流派,而是囊括了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以及自我催眠等。
20堂心理减压课,分别介绍了20种心理减压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威、有效,并且非常实用。无论遭遇的是哪方面的压力,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偏好和习惯,都能从中找到适用的减压法。有位餐饮老板,旗下开了几十家分店,原本生意十分火爆,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每个月不仅入不敷出,还要损失几百万。面对巨大的压力,他采取了书中的“运动减压法”,每天晚上都雷打不动地跑上十公里。他说,如果不是因为跑步,自己可能早就垮了,运动让他有效地减压,他终于挺了过来。
20堂心理减压课,也是20种通往自我的路径,让我们在压力之下也能驱散迷雾,明心见性,看到真实的自己。因为这些具体、科学的方法,在压力中保持自我,也变得不再难以企及。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许多所谓的心理疾病,无非就是想象力缺失的外在表现,而心理治疗就是引导想象力回归的过程。”压力下的人会被各种负面思维禁锢,缺乏关于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而书中的“视觉想象法”“建立自信心训练法”,以及“自生放松训练法”等,则可以激发这些想象力,让人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不再饱受压力的困扰。
总而言之,人性很复杂,但它的逻辑很简单: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都需要向外伸展自己,这个伸展的过程势必引发冲突和碰撞,承受各方的挤压。小到围绕在你身边的亲密关系,大到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都会让你感觉压力重重。
面对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对策,但并非所有方法都能起到正面效果。有些方法效果欠佳,有些更如饮鸩止渴,比如暴饮暴食、酗酒、吸烟或疯狂购物,这些我们常见的方法,只能带给人短暂的麻痹,并造成后患无穷。本书之所以被誉为全美减压宝典,成为百万级别的畅销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吸纳了众多心理学专家的经验,并经过了大量临床实践的证明,这些方法,能给压力中的人们提供切实的帮助,让每个人不畏压力,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