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伟,文字工作者,语词收藏家,做过教师、记者、编辑,曾有“阅读笔记”系列、“语词笔记”系列等闲书出版。结束记者工作前,编著《孤岛访谈录》;结束出版工作前,写作《文案三章——图书编辑业务手册》……“冬天的句号理应是春暖花开。”
本书是一本专门探讨图书文案撰写的著作。作者黄集伟系资深出版人,数十年来收集民间语词,为多家媒体撰写语文专栏,在业内享有盛誉。本书分原则、讨论、体验三部分,“讨论”中的“问题”,大部分来自出版社同行,“原则”“体验”中的126则“成品文案”,来自1973年至2016年间出版的既有出版物,借此,作者与读者磋商文案之道,研判文案方略。本书内容对于出版从业者自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更为广大的文字工作者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黄集伟,文字工作者,语词收藏家,做过教师、记者、编辑,曾有“阅读笔记”系列、“语词笔记”系列等闲书出版。结束记者工作前,编著《孤岛访谈录》;结束出版工作前,写作《文案三章——图书编辑业务手册》……“冬天的句号理应是春暖花开。”
好文案就像编写者的名片:清晰比花哨重要。
文案编写必须有极强的功利性,可在功利社会里,它已是*纯洁的功利。
文案之难正如张爱玲所说: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作为非出版行业的读者来看,感受到了编者身上的,公正谦逊尊重和理性,被作者的文字品格,广袤的视域和幽默感触动,作为这个时代的读者荣幸之至.
编辑应该好好读读
编辑案头必备,其实一本书上,真正属于编辑的也就是那么几行文案,怎么能不在这里多下工夫呢?文案写得如何,能看出一个编辑对作品,对读者,对阅读环境的把握。
功夫都在细处,慢慢琢磨吧。
寒露 2020-08-04
之前对编辑工作有比较大的误解,把过多精力放在了“研发”上,追求细致,追求工匠精神,这当然没错,但这往往是研究生刚开始工作的毛病吧。现在最大的感受是,编辑是个推荐人,把好的内容介绍给读者,内容变成一本书,变成产品,甚至商品,依靠的就是对作者、读者、每个人的尊重,对作者、文本的理解和细致把握,对读者的理解和平等对话。文案的初心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