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274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08-30 06:10:11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美] 菲利普·古雷维奇
  • ISBN:9787305230677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复仇的诱惑和对正义的要求,人满为患的监狱和难民营。

这是一个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只有坏人的故事?国际社会对此负有多大程度的责任?一个多半由行凶者和受害者构成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社会吗?这些内驱于这部见证文学的问题,使它成为一份绝wu仅有的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深刻剖析。

作者简介

菲利普·古雷维奇(Philip Gourevitch)

美国作家、记者,长期担任《纽约客》(The New Yorker)特约撰稿人,也是《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的前编辑。古雷维奇于1986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92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小说写作项目的艺术硕士学位。另著有《阿布格莱布的民谣》(The Ballad of Abu Ghraib)、《一个铁证悬案》(A Cold Case)等。

译者简介

李磊,人文社科类译者,译有《对民主之恨》等。

编辑推荐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记录了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短短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相当于每小时就有330人丧生。正是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将卢旺达这个在大部分地图上都必须将名字印在其边境线外的非洲内陆国家带到了大众眼前。对于这段苦难的记忆,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必修课。

◆本书展现了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众生相,作者极具推进感的叙事呈现出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大多数人绝望放弃,在遇害之前已如行尸走肉;少数人四处逃逸,和死亡博弈;也有人挺身而出,保持为“人”的底限,与不义抗争。

◆本书斩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1998)、乔治?波尔卡新闻奖( George K. Polk Award for Foreign Reporting)、《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卫报》首作奖(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1999)等,并多次再版。

◆本书催生了一系列从不同角度记述卢旺达大屠杀的文艺作品,如2005年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2004年出版的传记《跟魔鬼握手:人道主义在卢旺达的失败》(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Rwanda)以及2006年出版的幸存者的回忆录《宽恕,我wei一能做的——种族灭绝的幸存者告白》(Left to Tell: Discovering God Amidst the Rwandan Holocaust)。

◆作者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卢旺达高级政要——进行两人采访,从不同视角审视这段历史。

◆在聚焦事件的同时,作者还回溯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展现出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

将卢旺达大屠杀带回人们视线的第一手记录,

一场并非久远、惨烈异常、不应忽视的历史悲剧,

见证一个个危难与离散的时刻,以及人类历史的黑暗一页。

揭露种族灭绝背后的扭曲神话、政治操纵和国际社会的无所作为

荣获——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乔治?波尔卡新闻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笔会/玛莎?阿尔布兰德奖第一非虚构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图书奖、《卫报》首作奖

下载地址

目录

序章
第一部分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 · · · · · (更多)

短评

  • 秦马竹鹤 2020-07-27

    教科书般的纪实作品,作者抽丝剥茧,通过亲历者的诉说,实地探访,历史钩沉和对局势的观察,一步步地将这场20世纪最后的屠杀惨剧完整勾勒了出来,前半段惊险刺激,后半段发人深省,翻译时恍如置身其间,肾上腺素飙升。如果你对非虚构,非洲,种族或“大洪水”题材感兴趣,那这本可能就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由于内容过于敏感,我一度以为出不来了,且看且珍惜吧。

  • 羊小熊 2020-07-23

    《卫报》百部最伟大非虚构图书之一,真正在事件发生之时逼近风暴中心的作品。原版书的封面是风平浪静的一个海滩,看起来就像汽车旅馆墙上的装饰画,当时还觉得这种封面怎么卖……读完后才回过味来,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太压抑和残酷了,像汽车旅馆装饰画的封面或许能够让人透口气。如果不论预算和其他因素,我心中最理想的封面图其实是安妮·莱博维茨1994年在卢旺达拍的照片,教堂墙面上印着的小孩试图逃跑的血脚印,与这本书记录... 《卫报》百部最伟大非虚构图书之一,真正在事件发生之时逼近风暴中心的作品。原版书的封面是风平浪静的一个海滩,看起来就像汽车旅馆墙上的装饰画,当时还觉得这种封面怎么卖……读完后才回过味来,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太压抑和残酷了,像汽车旅馆装饰画的封面或许能够让人透口气。如果不论预算和其他因素,我心中最理想的封面图其实是安妮·莱博维茨1994年在卢旺达拍的照片,教堂墙面上印着的小孩试图逃跑的血脚印,与这本书记录的故事相互印证,没有那么直接和残酷,但更有想象空间。【可做书注定是一件要被预算和其他因素限制的事…… (展开)

  • 大卫不可以 2020-08-04

    我无法呼吸。

  • 道山靓女 2020-08-01

    和笔力同样令人动容的,是不曾消失的人性。

  • 麻豆大蚕豆 2020-08-29

    从图书馆借的书,看完立马去买下收藏,书中讲述的太冲击自己的认知了,值得再次阅读

  • 浮***间 2020-08-23 01:00:22

    非常精彩也看着让人心情沉重的一本书,希望这样的事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 j***6 2020-08-28 15:15:09

    非常不错的关于卢旺达大**的书

  • jd_chaolu365 2020-08-29 08:40:33

    介绍卢旺达??大**的书籍,现代史的人类惨剧,残酷而绝望。

  • 弦惹指上埃丶 2020-08-25 16:35:16

    买书只认。支持正版

  • 刘***8 2020-08-24 21:34:22

    和笔力同样令人动容的,是不曾消失的人性。

  • l***u 2020-08-19 02:38:01

    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书和文章实在太少

  • 刘***8 2020-08-23 21:23:13

    卢旺达的独立之路真是残酷又血腥,政客们啊还真是都一个德行,作者真是太棒了

  • 刘***8 2020-08-24 09:40:25

    和笔力同样令人动容的,是不曾消失的人性。

  • acclihong 2020-08-21 17:52:50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人快乐!

  • 粑粑兔 2020-08-20 10:37:23

    的活动很合适,买了很多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