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企业心语》汇集了我这些年在报纸杂志和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短文以及受邀参加活动时的演讲。它们的内容大多是围绕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我习惯把自己的观点随手加以整理,拿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希望得到读者的反馈。也许是涉及的正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或者是文字间的少许新意打动了读者,这些短文发表出来之后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鼓励我把这些思想点滴收集起来,编写成本书。
这本文集汇集的片思随想梳理一下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这些年我出访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在当企业负责人的时候,我几乎每年都会到世界各地去访问,了解行业、企业和科技前沿的情况,比如书里面谈到的日本、以色列,还有关于奔驰、万华、一重、富士康的文章,就记载了这些访问的感受,对我后来做企业很有影响。像我2018年再去日本访问回来后写的《日本还值得我们学习吗》这样的文章,我相信这些见闻思考对于大家也会有所启发。
第二类是若干读书体会。我除了工作,时间主要用于阅读,但我读书主要是学以致用。这本书中关于企业规模、深度学习、谷仓效应等文字,就是这几年干中学、读思问的结晶。我认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在有了规模之后,在做强做优、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破解。
第三类是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我做企业做了40年,企业和企业家的意义何在,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书中关于从管理到经营、企业的品格、企业的格局与能力这一类的文字,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这几年,我越来越多地讲到企业责任、企业品格、企业格局,倡导企业成为共享平台,我认为这里面有世界潮流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类是演讲。我认为,企业不仅要创造有形价值,也要不断创造思想、传播新的理念。这些年我应邀参加了一些活动,有不少演说,像本书中选录的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本书中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或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半年会议上的发言、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受到了一些关注,产生了一些影响,也有分享的价值。我把它们汇集在这里,希望大家关注潮流走向,与时代共进步。
这些短文最初发表的时候是比较分散的,也没有系统地规划。有的是公开演说,有的发表在《中国企业家》等杂志上,有的发表在报纸上,还有一些是发表在国资小新、中国建材集团的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本书汇集的都是我的一些“小文章”,带有一些即时性和感想性,它们与我之前出版的谈经营管理、改革创新的书,在风格和内容上既有不同,又有呼应,很能够代表我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把这本书出得尽善尽美。在此,向所有参与了本书编辑、出版的朋友致谢,感谢长期支持我的读者。
2020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