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434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07-05 06:10:41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夏志清
  • ISBN:9787201157535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张爱玲能和简·奥斯汀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她早年的生活并不快乐,现世的家常人生,从来无缘享受。但她把祝福与希望寄托给了夏家人。鱼雁往返,见字如面,阅读、创作、生活、病痛、情感、体悟……书信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画,皆是故事背后的真实的她。

全书包括:

(1)陈子善撰文,2020年精装新版序言一篇

(2)编注者夏志清《自序》一篇

(3)张爱玲与夏志清的通信(张爱玲43-74岁间)

时间:1963年至1994年


地点:

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九六六年九月;

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一九六七年三月;

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九年六月;

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一九七二年十月;

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一九九四年五月。


数量:

一九六三~一九六九年计四十六封;

一九七○~一九七九年计四十九封;

一九八○~一九八九年计十七封;

一九九○~一九九四年计六封,

共一百一十八封。

(4)夏志清按语:

通常在每封信后面有夏志清所写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注解和说明,第一○三封以后的信,按语为其妻王洞所加。

(5)夏志清给张爱玲的回信17封

(6)夏志清与张爱玲通信及信封、贺卡、书影等影印件共68张

(7)王德威代跋一篇《“信”的伦理学》


作者简介

夏志清(1921—2013)

中国知名文学评论家,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文学的前途》等多部中英文著作。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并发掘出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

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

1946年随长兄夏济安至北大担任助教

1947年赴美读书

1951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61年用英文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

1969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

1991年荣休,任哥大名誉教授



张爱玲(1920—1995)

中国现代女作家。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此后又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文学作品。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


编辑推荐

一、知名学者陈子善、王德威、止庵特别推荐

(1)陈子善新版序言:陈子善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知名学者,其对张爱玲的生平、创作的研究受到海内外学界关注。

(2)王德威书后作跋:王德威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在学界发表过许多关于张爱玲生平的深度文章。

(3)止庵为新书撰写推荐语:止庵是研究周作人、张爱玲的知名学者、书评人,曾编辑《张爱玲全集》。

二、一代才女张爱玲后半生的珍贵书信集

书中收录文学评论巨擘夏志清和一代惊世才女张爱玲跨越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书信原文+珍贵影印件+大评论家夏志清解读揭秘张爱玲真实的后半生:她在美国的生活为何不如意?晚年生活拮据和反复病痛之下的她有着怎样的心境?……特别赠送手绘“张爱玲小像”+张爱玲“手书祝福语”。


下载地址

目录

新版序言◎陈子善

自序◎夏志清

一 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九六六年九月

  第1 ~ 19 封信—— 002

二 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一九六七年三月

  第20 ~ 30 封信—— 050

三 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第31 ~ 32 封信—— 080

四 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九年六月

  第33 ~ 37 封信—— 088

  第H1 封信—— 101

  第38 ~ 43 封信—— 110

五 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一九七二年十月

  第44 ~ 58 封信—— 136


六 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一九九四年五月

  第59~107封信——184

  第H2~H6封信——307

  第108封信——317

  第H7封信——320

  第109封信——324

  第H8封信——326

  第110~112封信——327

  第H9封信——333

  第113封信——335

  第H10封信——337

  第114~115封信——339

  第H11~H12封信——343

  第116封——349

  第H13~H14封信——351

  第117封信——357

  第H15~H16封信——359

  第118封信——362

  第H17封信——364

【代跋】“信”的伦理学◎王德威——366


短评

  • 葵花子籽籽 2020-06-28

    这本书成于2013年,2013年又是夏先生逝世的那一年,那么这本书应该是92岁高龄的夏志清先生在世时,编注的最后一本书了。 夏志清先生作为张爱玲在美国独居几十年的密友,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无论是宋淇夫妇还是夏志清先生,张爱玲与他们的来往亲密到像是亲人,然而这种亲密几乎都局限在书信的世界里,现实生活里的他们,很少见面,更别像正常老友那样,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 原因是张爱玲在美国期间的生活并不如意,丈夫... 这本书成于2013年,2013年又是夏先生逝世的那一年,那么这本书应该是92岁高龄的夏志清先生在世时,编注的最后一本书了。 夏志清先生作为张爱玲在美国独居几十年的密友,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无论是宋淇夫妇还是夏志清先生,张爱玲与他们的来往亲密到像是亲人,然而这种亲密几乎都局限在书信的世界里,现实生活里的他们,很少见面,更别像正常老友那样,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 原因是张爱玲在美国期间的生活并不如意,丈夫赖雅瘫痪卧床,张爱玲又常年被感冒和牙疼折磨,生活十分拮据,为了生活,孤傲如她也疲于奔命,忙忙碌碌。 绝世才华与凄凉,张爱玲大半辈子的经历都能从这本书里窥探一二。 (展开)

  • 李小嘒 2020-05-09

    今年读了一本《小团圆》,又读了《张爱玲传》,了解了这个人才能更好地阅读作品,期待这一本信件相关的书。能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张爱玲了!

  • 西西公主 2020-07-04

    从这本《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中,从这一百一十八封信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我们所思所想的不一样张爱玲:她积极努力上进;也会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为了自己的作品让友人们给与意见或批评;一方面为照顾生病的赖雅,一方面写作谋生;身患皮肤病却因没有固定收入,耽误了看好医生,将其视为跳蚤侵蚀,而屡次搬家……这些都充满着浓厚的烟火气息。一个为梦想、为生活,努力向上的才情女子!

  •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20-07-03

    张爱玲的人如谜,而孤独好像是她的保护罩,以至于翻开这本《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依然隐隐萦绕着这样的感觉,措辞间微微透露出的一股疏离便可以为证。或许这种感觉,性格内向的人都深有体会:话少并非是高冷,而只是实在不擅长人际关系。张爱玲亦如此。但她那淡淡的不经意的语气,以及毫无求助式的口吻,又让人觉得,好像这才是张爱玲,不懂得诉苦,也不愿意诉苦。

  • 斯斯 2020-06-19

    好看哦,这个版本的封面更加吸引人。

    书评

    产品特色